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方乃生:“我要带动更多群众奔小康!”


□本报记者 马迎春

“你看,这烟田要培土追肥了,不然会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5月30日下午,在平桥区王岗乡秦湾村一处烟田里,方乃生正在耐心地指导该村烟农代从强做好烟叶田间管理工作。初夏的阳光虽不及盛夏的火辣但仍然强烈,两个人黝黑的皮肤就是见证。

方乃生是平桥区邢集镇方畈村人,是烟叶烘烤师,今年59岁。他种植烟叶20多年,凭着多年烟草种植经验和市烟草局的技术扶持,积累了一套烟叶生产管理实用技术,已为烟农提供技术指导13年。多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成为烟农的“贴心人”。

提起方乃生,代从强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方老师对我们真是尽心尽力,我们都很信赖他。因为我们知道,他是真心希望我们都能通过种植烟叶走上小康路。”

“我从20多岁就开始种植烟叶,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尝到了种植烟叶的甜头。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我家凭着6亩的烟叶赚了1万多元钱,成了村里有名的万元户,这更加坚定了我种植烟叶的信心。”方乃生告诉记者,“现在我的两个儿子也都在种植烟叶,每个儿子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我就想着,如果更多的群众能通过种植烟叶走上致富路,该多好呀!”

“希望村民都能通过种植烟叶增收致富”,这是方乃生朴素的愿望。于是,怀揣这个愿望,他成为一名烟叶烘烤师。当地的烟叶烘烤师负责辖区内烟农在种植烟叶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每天早上6时不到,方乃生已经骑着摩托车围绕辖区内烟田跑了一圈了,看到谁的烟叶有问题,他总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烟农要求尽快整改。

代从强以前主要靠种水稻和西瓜维持一家生计,后在方乃生的推介下种植烟叶。种植烟叶第一年,一次,方乃生在“巡田”过程中发现他家的烟叶分杈太多,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产量。方乃生立刻打电话给代从强,得知他正在卖西瓜没时间过来处理时,方乃生十分生气地说:“卖西瓜能挣几个钱啊?你这烟叶长势这么好,2亩烟叶至少可赚1万多元,如果没赚这么多,我给你1万元。”听到这话,代从强迅速赶回烟田,在方乃生的协助下将2亩烟田的烟叶全部打顶抹杈。

“那年,我家靠种烟叶赚了12000多元钱,打心眼里感谢方老师。后来,在方老师的指导下,我家的烟叶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大,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真没想到,我家现在也能年收入10万元左右!”代从强感激地说。

“方乃生对烟农确实很尽心。每年烟叶烘烤季节,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因为他知道,烟叶烘烤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如果这个环节没抓好,烟农的收益将减少很多。”市烟草局兰店烟站站长王赐卫告诉记者,“由于每座烤房只有一套烘烤设备,如果出现故障,很难找到备用设备及时更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方乃生自掏腰包,拿出5000元钱买了10套备用变频器、控制仪等设备。每当烟农有需求时,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深夜,他总会第一时间免费帮他们更换。”

方乃生的小儿子方建旗告诉记者:“从小,我们就被父亲种植烟叶的热情所感染,他能吃苦、很勤奋,对待烟农就像家人一样,这些好品质也引领着我和哥哥走上了种植烟叶的道路。现在父亲成为烘烤师,年龄也大了,他希望我们兄弟俩能子承父业,继续为烟农搞好服务。”

方建旗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儿——

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在自家烟田里干活,发现烟叶的颜色有点不对劲儿,我就想着是不是烟叶“生病了”,就赶紧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告诉我现在回不去,他正在20多公里以外的查山乡一烟田里干活。我就想着,天气这么热,烟田温度应该有40多摄氏度,父亲咋受得了呀?

父亲说:“我在‘巡田’的时候发现这处40亩的烟叶分杈太多,就给主人打电话,他们住在信阳市区,现在没法回来。眼看着这烟叶很快就会出现问题,当地村民又不会打,我只有自己打了。不能眼睁睁地看这烟叶受损呀。”于是,那天,父亲一个人帮这户烟农将40亩左右的烟叶全部打顶抹杈完毕。

自2012年成为烟叶烘烤师以来,方乃生骑坏了4辆摩托车,行程20多万公里。他先后带动30余户烟农走上致富路,凭着他的耐心指导和无私奉献,烟农们种植烟叶亩年均收入稳定在4000元以上。

“我觉得我只是做了一名烟叶烘烤师应该做的事儿。种植烟叶让我家走上了致富路,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要将这份感恩之心切实转化为带动其他群众增收致富的不竭动力,共同奔向小康。”采访最后,方乃生告诉记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