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丰收不忘袁隆平


(上接第一版)

这里的试验田不是一般的试验田。这背后,是袁隆平助力河南实现“总理任务”的雄心壮志。

2014年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上向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攻关不仅要搞百亩,还要搞千亩、万亩,一定支持你们!”

据光山县原农业局党组成员、业务股股长宋承伟回忆,经专家现场测产和实打验收,砖桥镇项目区的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10.6公斤,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5.5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33.8公斤,创造了河南水稻产量的新高。

“结果出来,袁老非常兴奋,称赞这个成绩全国少见。”宋承伟说。

2015年8月28日,袁隆平第四次走进大别山。据时任光山县副县长杨俊回忆,已是85岁高龄的袁隆平,稳稳地行走在超级杂交稻万亩示范片狭窄的田埂上,一边听取高产攻关情况介绍,一边亲手“拿捏”稻穗的成色和分量,一连查看了4个试验点后,越看越高兴:“百亩片过1000公斤有把握,千亩片过900公斤有希望!”

短短8年间,信阳的杂交水稻生产从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到超千公斤,从“种三产四”示范项目到“百千万”高产攻关工程,信阳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国18个粮食生产超百亿斤的省辖市之一,以全国3‰的耕地养活全国1%的人口,撑起了河南省建设国家粮食核心区的一片天,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切,皆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

大别苍苍,淮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