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我以匠心致传承


——寻找信阳毛尖非遗传承人行动侧记

□本报记者 向 炜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茶山深处行。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发掘传统制茶工艺人才,近日,我市启动寻找信阳毛尖非遗传承人活动。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浉河区、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罗山县、光山县、平桥区等地信阳茶非遗传承人,实施信阳重点茶人的传统技艺记录工程,以非遗保护与文化赋能助力我市乡村振兴。

90后茶人肖珺景出身于制茶世家。姥爷周祖宏是周氏炒茶家族第四代传人,凭着一手炒茶绝活在2018年被确定为“信阳毛尖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父亲肖兴亮十几岁时就跟随姥爷学习炒茶,继承衣钵,也被评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母亲周小燕也是个制茶多面手,经过多年钻研,现在除了炒制毛尖,还会炒制红茶;姥爷、父母有心愿,自己有理想,肖珺景大学毕业后便主动承担起传承人的使命,跟着姥爷和父母走上了学茶做茶爱茶敬茶的传承之路,目前一家四人都是传承人,都在用心做茶。

“我想带你去茶山,看看那茶芽儿逐渐含苞待放,再慢慢舒展开来,在回甘生津的醇厚滋味里,看看老茶人在茶乡、新茶人奔赴茶乡,才有了这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茶。”在浉河区谭家河乡土门村周肖同茗茶厂采访时,24岁的肖珺景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我不仅要把信阳毛尖制茶技艺传承好,还要把信阳毛尖美名传播得更远!”

走进商城县其鹏茶叶合作社,周其鹏父子正在茶厂的不同车间里忙碌。周其鹏出生在制茶世家,(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