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凯 文/图
2020年1月24日,市中心血站接到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通知,需要派出工作人员到107国道豫鄂交界武胜关站卡点执勤。“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56岁的老党员赵贻民挺身而出,放弃和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率先请战。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穿防护服,封领口,戴口罩、护目镜和手套……一套完整的流程下来需要接近半个小时,这样的流程每天都需要重复。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年纪这么大了还上一线。他说,疫情当前,没什么好讲的,上一线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冲在前头更是作为一名血站人的义务,尽自己全力保障大家的健康安全就是我唯一的想法。
卡点采取24小时值班制,条件艰辛。为了让其他同志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确保在一线工作中不出纰漏,他争着抢着上夜班,饿了就吃口方便面。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就应该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春节正是走亲访友的高峰期。由于卡点防控严格,一些村民不理解、不配合,说他小题大做。对此,赵贻民积极耐心地去解释沟通,提醒他们做好防护。有时候一天下来,他嗓子哑了,也不顾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尽心尽力地守护着信阳的“南大门”。
执勤期间,一名在武汉工作的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居民,从武汉驾车回家探亲。在得知卡点不允许通过后,她情绪崩溃,在卡点处又哭又闹。赵贻民了解她的情况后,耐心、反复地解释,并做思想工作。最终,经过赵贻民和同事们的劝说,这位返乡居民开车返回武汉。
赵贻民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32年的党龄。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赵贻民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期间,他没回过一次家,没有主动要求休息过一次。他说,无论多苦多累,都会坚守岗位,直至疫情结束。
不同“战场”,相同守护
赵贻民的女儿赵婷婷,是市中心血站采血科的一名采血护士。当赵贻民把主动请缨去一线执勤的消息告诉女儿后,得到了女儿的大力支持。她告诉父亲,安心去武胜关,家里的一切交给她照料,请他放心。随后,受父亲感召,赵婷婷也写下请战书,同样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大年初一就回到了一线采血工作岗位上。她说:“疫情面前,每个人都要出一分力,我和爸爸在同一场战役的两个战场,共同奋战,一起加油!”
父女并肩战疫情,一个砥砺奋进,三十余年如一日,用一名血站人的责任和担当,诠释着当初入党时许下的誓言;一个不负青春韶华,用忠诚和坚持与父亲并肩战斗,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共同守护着大家的生命与健康。
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
赵贻民1998年到市中心血站参加工作,至今已经20多年了。作为一名血站工作人员,他深知血液对于挽救急需用血病人生命的重要性,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都会按时出现在采血大厅参加无偿献血,至今已多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赵贻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血站人的职责与担当,践行着一名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岗位,与千千万万奋战在疫情中的“逆行者”一样,以爱之名,践奉献之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