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江姐故里幸福花儿向阳开


□自贡日报社记者 张 才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涌现出两名“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长征途中血洒遵义城下;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解放前夕被杀害于渣滓洞的江竹筠烈士。他们的事迹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人。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昔日靠天吃饭的小山村,逐步发展为东部新城核心区、内自同城化的桥头堡,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江姐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姑姑是1928年去的重庆,那一年天干,李白河都见底了……我父亲挑着箩筐一直送到大山铺……”71岁的江子刚是江姐故居管理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江竹筠的侄子,他经常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上一段从长辈处听来的故事,然后应对方要求一起合影留念。

时代发展乡村巨变

“以前是靠天吃饭,爬坡上坎恼火得很!”以传统农耕为主的江姐村属典型丘陵地貌,在上了年纪村民的记忆里,赶场天挑着瓜果蔬菜到大山铺卖,出入只有一条机耕道,天晴一身汗,下雨一脚泥。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大力发展龙都早香柚,村民生活逐渐好转,交通条件也得到改善,三轮车成了主要运输和代步工具。进入21世纪,江姐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思路。2007年,修复后的江姐故居正式对外开放,邓萍故居2011年修复完成,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缅怀英烈。同时村民的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修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202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2万元。

近年来,随着自贡城市化建设推进,地处东部新城核心区的江姐村更加吸引了碧桂园、嘉祥外国语学校、中华彩灯大世界、四川轻化工大学李白河校区等重大项目落地,全市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也即将建成开园。

江姐村的变迁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商机,外出务工或经商的村民纷纷留了下来,有的经过培训成了收入不菲的制灯工人,有的带着打拼多年的积累返乡二次创业,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江姐精神代代相传

今年年初走马上任的江姐村党委书记张平,从部队转业后干过工程,搞过餐饮,经营的彩灯公司也做得有声有色。实现财务自由后,张平开始琢磨“如何体现自我价值”,于是将公司交给老婆打理,自己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如何带领乡亲共同发展”上。

“村委会的工资基本上只够油钱。”为了省油,张平把大越野换成了小波罗。他告诉记者,舍弃安逸生活担此重担,是因为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江姐村人”。

同样在外打拼多年并闯出了一片天的吴明全则表示,谈生意时会主动介绍自己来自江姐村,对方的态度顿时转变。

“江姐村人就是不一样,这一点已经融入了血液里。”村党委副书记陈仲良介绍,2017年5月中华彩灯大世界项目动工修建,方案一出丈量土地工作迅速铺开,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目前江姐村征用土地超过7000亩,农转非人员超过4000人,没发生一起阻挠施工或上访事件。

江姐村的干部说:“革命先烈是拿命来干,我们现在只需要多花上一点时间,多跑上两趟路……”

江姐村的村民说:“江姐是从我们村走出去的,作为江姐的后人,我们不能给她丢脸……”

去年疫情发生后,江姐村是全市首个发出捐款倡议的村级单位,倡议发出当晚,一位名叫王尚武的老党员连夜赶到村委会,捐出了200元爱心款。

“一个村出了两个‘双百’人物,放在全国都不多见。”张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姐村将依托江姐故居、邓萍故居以及中华彩灯大世界,走以“红”带“彩”特色旅游发展之路,带领群众进一步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短评:以奋斗告慰英烈

□蒋周德

在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邓萍、江姐面对“三九严寒”,千里冰霜脚下踩……一片丹心向阳开。多少年、多少代,江姐村人都以邓萍、江姐为骄傲,不少人对两位英烈的事迹更是如数家珍。

靠着“千里冰霜脚下踩”的精神和勇气,江姐村在党的领导下,战胜各种困难,苦干、实干,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由贫困到温饱,从富裕到小康。昔日靠天吃饭的小山村,华丽蜕变为东部新城核心区、内自同城化的桥头堡。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使命,赓续艰苦奋斗,建好英雄故里,让村民过上“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的好日子,用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活好的奋斗业绩告慰英烈期盼!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