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明 章恩宽
平桥区种茶历史悠久,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茶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素有 “信阳毛尖故里”之称,也是信阳毛尖茶和信阳红茶的核心产区。
信阳毛尖叶肥芽壮,内含营养物质丰富, 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目前全区茶园总面积11.6万亩,开采面积7.9万亩,茶叶总产值达到3.6亿元;全区茶农约2.8万人,茶产业从业人数约3万人,茶农人均收入6000多元;全区拥有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茶园13余处,拥有茶叶合作社10个,茶业企业13个,自动化生产线19条,茶叶加工厂7个;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家(太平山和五岳),拥有省级著名商标3个(五岳神针、羽峰神针、太平山),拥有“浉龙”“太平山”“天目山”等15个茶叶及茶产品品牌。
近年来,平桥区委、区政府把茶叶生产作为全区生态主导产业来抓,深入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拓展销售渠道,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茶产业的平稳发展。茶叶生产初具规模,产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茶叶标准化栽培、机械化生产加工、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名优茶开发利用、茶叶质量体系建立、龙头茶企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区内茶企多次荣获国内外茶叶大奖。平桥区茶叶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多次获得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大县百强等荣誉称号。
平桥区坚持按照“宜林则林、宜茶则茶”的科学发展原则,不盲目求大,全面推广适宜本地栽培的无性系茶苗,力争建一片成一片稳步发展。加强茶园管理,重点发展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开展茶园绿色防控,在产茶乡镇建立茶园农资专柜,推广使用茶园专用无毒、无害的植物源、矿物源农药,建立可溯源质量体系,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在耕作、修剪、采摘、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提升茶园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夏秋茶机采鲜叶利用力度,增加信阳红茶、黑毛茶、出口绿茶的生产;由原来以春茶生产为主,转变为坚持春、夏、秋茶并重,高、中、低档搭配生产;免费为茶企、茶叶合作社和种茶大户进行生产技术培训;积极引导茶企、茶农和茶商走网络化销售之路,通过抖音、头条直播等网络带货,销售火爆;积极组织区内茶企参加信阳茶文化节等省内外茶叶展会,进一步扩大品牌和企业影响力,区内茶企在国内外大型茶叶质量评比中抢金夺银,屡获殊荣。
推广先进科技,建立生态茶示范区。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优化茶树品种结构;推广良种良法、老茶园改造、立体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茶园生产管理无害化;发展立体高效复合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模式,增加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
加大机械生产,实现茶产业节本增效。近年来,劳动力缺乏成本高涨,已成为制约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茶园管理中推广机器修剪、机采、机耕、无人机施肥打药等技术,生产中引进安全清洁连续化的加工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推行标准生产,健全茶产品质量体系。根据国内外茶叶产销质量要求,多措并举积极应对。一是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二是建立田间管理和加工管理档案制度;三是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和市场准入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发挥农业、市场监督、专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的质量监督作用。
丰富产品种类,提高茶叶综合附加值。充分利用夏秋茶和茶叶深加工已成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往茶企茶农大多只采春茶,夏秋茶不采,资源浪费大,如今平桥区茶企开发生产信阳红茶、信阳黑茶、信阳白茶、珍眉绿茶等茶类,提取茶多酚、研发生产“舒眠宝”茶枕等新产品,提高了茶叶附加值。
宣传培育品牌,加快茶叶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具有强势品牌、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各种展销平台和信阳茶文化节活动,大力宣传,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完善以龙头企业加茶叶合作社参与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茶叶产业化经营。
改革投入机制,加大茶产业发展力度。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国土整治、扶贫产业开发、财政特色产业发展等资金,整合资金,捆绑使用;积极争取产业专项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和茶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银企合作,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实力型资本投资茶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茶旅游,带动周边农户脱贫。建成了全国最美休闲乡村“郝堂茶人家”,“震雷山-郝堂-太平山-茶坛”茶旅游线路已很红火;省级风景名胜区震雷山风景区拥有百年原种茶园,清末民初信阳八大茶社的“元贞茶社”和“广益茶社”建立在此;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目山,拥有信阳纬度最高的原生态高山茶园;陆庙街道依托万亩生态茶园,建成36公里骑行环线和健康步道;五里街道的佛灵山陆羽茶文化体验园,建有茶坛和茶圣殿;平西街道的小桥胡同古典古色,以豫茶书院为主的茶文化培训、普及宣传活动经常开展;平桥区通过举办传统手工炒茶比赛、全民饮茶日等活动,不断加强茶旅游宣传。目前,全区已利用观光茶园面积2万亩、茶山庄80家,茶旅游从业人数1500人,年接待茶旅游20万人次,茶旅游营业收入2000余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村民就业脱贫800余户,带动茶叶销售收入2000万元。
近年来,平桥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茶产业扶贫工作,把茶产业发展和扶持脱贫相结合,通过做大做强茶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村贫困户发展茶叶生产,提高就业能力和收入,实现脱贫致富。通过扶持和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茶大户,在高梁店、五里店、陆庙、王岗、查山等乡镇贫困户发展茶叶生产,发展高标准良种茶园面积6000亩,改造低产茶园9000亩,引导贫困户到茶企采茶、参与茶园管理就近务工,实现年人均增收2500元。
下一步,平桥区将立足发展高效安全生态茶产业思路, 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时间,把全区建设成为生态、绿色、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茶叶生产强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