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去年年初,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我市建立了“书记市长企业家恳谈日”制度。一年多来,恳谈会从探索思路到创新机制,从聚焦企业到聚焦产业,从解决局部问题到解决系统和长远问题,不仅有效解决了不少行业、企业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而且有力促进了政府、企业、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
“在制度层面,要持续完善,不断提升”“在政府层面,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在企业层面,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在机制层面,要创新机制、用好激励”,为深入贯彻第十二次书记市长企业家恳谈会提出的上述要求,展示恳谈日活动服务企业所做的不懈努力、取得的经验成效,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决心、更真诚意、更严约束,优化营商环境,争先进位谋出彩,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本报从今天始,开辟“恳谈会后有回音”专栏,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许晓悦
“目前我们不但入驻了信阳市政府采购电商平台,而且还成为信阳市应急物资储备库所在地。公司每天80万只医用口罩、3000套医用防护服的产能完全能够随时保障我市医疗应急所需。”昨日,信阳颐和无纺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罗林感慨地告诉记者,“没想到我们在恳谈会上,头一天提出的诉求,第二天就有回应,而且后续还能给我们解决这么大的问题!”
“头天恳谈会,次日有回音”,一度在我市企业界被传为佳话,也是我市“书记市长企业家恳谈日”制度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和缩影。
为使党委、政府更好地与企业家打交道、支持企业发展,2020年1月,我市正式实施“书记市长企业家恳谈日”制度。恳谈会由市委书记、市长主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出席,市内外企业家代表及企业或项目所在辖区党政主要领导、恳谈议题及企业问题涉及的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同参会。大家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周围,面对面抒心声、道实情、献良策,畅谈产业发展前景,坦陈企业面临困难,直言优化营商环境建议。
“要像敬重科学家那样敬重企业家,要像对待亲人一样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像优化生态环境那样优化营商环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动情的话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要保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面对问题,市长尚朝阳总是坚定表态,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为确保恳谈实效,每次恳谈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都要对议定的事项建立台账,明确责任、措施和时限,并由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监委联合督查组会同相关部门组成专班进行跟踪督查,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将恳谈会成果充分转化为惠企利企助企的新成效。
“书记市长企业家恳谈日”制度,搭建了高层次、常态化政企对话平台,是我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记者从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监委联合督查组获悉,目前我市已举办了12期恳谈会,共有涉及农企、食品、医药、纺织、建筑等10个行业的77家企业参加了恳谈会,共提出问题诉求209个。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绝大部分问题诉求已解决或正在跟进解决。全市营商环境也在持续优化。在2020年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政务服务指标排名居全省第8位,较2019年提升了8个位次。
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监委联合督查组组长,市委办公室一级调研员王西亮坦陈,目前,在督办推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短板。一些地方责任不明确、解决问题效率不高、企业发展融资难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影响恳谈效果。
“下一步,联合督查组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进一步完善恳谈制、链长制和督办、调研等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确保每次恳谈活动形成的决策意见尽快落到实处。建立负面清单通报制度,对企业提出合理诉求不积极主动解决的单位挂牌督办,确保恳谈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王西亮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