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息县:河长制让每条河成为幸福河


□本报记者 时秀敏

4月16日,阳光明媚,在息县清水河畔,河道保洁员唐正国手提垃圾袋,正在对河岸草坪上掉落的垃圾进行清理。“从清河桥北到冯岗段1公里多的河段,都是我的责任区。我每天要来回巡河4次,主要是卫生保洁,看护水利设施,还要制止在河道取土。”

在息县,像唐正国这样的河道保洁员共有704人。

这是息县深入推进河长制,让每条河成为幸福河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息县河湖管理问题多,乱采滥挖、河流污染、河道干涸、水体萎缩,水生态频频亮起“红灯”。

2018年5月底,淮河河南段河砂滥采现象被曝光,警钟长鸣。息县闻警而动,全面打响淮河干支流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

“息县水利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河湖管理涉及上下游、左右岸、跨区域,情况复杂。治理河湖必须高位推进,一竿子插到底!”息县县委书记金平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担任县级第一总河长,县长袁钢担任县级总河长。“一把手”抓、抓“一把手”,责任层层压实,形成河湖管理保护的合力。

在息县,无论是重点河流,还是小河小溪,每条河都有“大管家”。目前,全县共设县级河长9人、乡级河长72人、村级河长236人。

针对小微水体治理难题,息县河长制不断创新升级,塘堰沟渠纳入其中,增设小微水体村级河长295人,实现河长网络全覆盖。

河砂盗采是沉疴痼疾。在实践探索中,息县实行“河长+警长”“人防+技防”“部门+属地”的管理新机制,形成了一套用长效机制保实效、管长远的“息县模式”。

在息县水利局河长制视频监控室,淮河及其主要支流共112公里的河道尽收眼底。每公里1个的高清探头,保证了监管全覆盖、无死角。由80人组成的4个河砂监管执法中队,24小时对淮河、竹竿河分段巡查值守。

每个高清摄像头监控区域内,一旦有人靠近,就会自动报警。所有摄像头快速浏览一遍不到一分钟。如果有人想盗采,往往还没有开始作业执法人员就已经到场,让盗采者无处遁形。

与此同时,息县抢抓森林河南建设机遇,采取“政府租地+公司(企业)和造林大户承包”的合作造林新模式,全力打造淮河生态廊道,推进河湖生态整治。

如今的淮河畔,盛极一时的各式砂场销声匿迹,满目疮痍的砂坑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环保处理、平整覆土、生态修复后的大片绿地、连绵树林。

三大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城市污水也被派上了大用场,满足河湖补水、园林绿化和治理扬尘需要;荒草丛生、垃圾漂浮的五一水库,变成了如诗如画的龙湖公园……一条条美丽的幸福河,润泽着息壤沃土,护佑着息县人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