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颖 周亚涛
“能够再次获得全国‘四好’商会荣誉称号,是对商会工作的巨大肯定,也是极大的鞭策,鼓励我们把商会发展得更好。”昨日,信阳市民营企业发展交流商会会长杨乐表示,这项国家级荣誉的获得,给商会会员带来了更大的动力和干劲。
信阳市民营企业发展交流商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的引导支持下,积极按照“四好”商会建设工作要求,以“政治引领好、队伍建设好、服务发展好、自律规范好”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商会的各项工作,目前发展会员单位150多家。商会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2016年被河南省工商联评为“2016年度全省商会十大亮点工作”;2017年被市民政局评为“4A级商会”;2018年被市工商联评为“四好商会”;2019年被河南省工商联评为2017-2018年度全省“四好商会”,被全国工商联评为2017-2018年度全国“四好商会”;2020年被评为“信阳市2020年诚信建设红榜单位”;2020年被授予“信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贡献奖”荣誉奖章;2021年被全国工商联评为2019—2020年度全国“四好”商会。
“2018年12月9日,商会成立了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促发展、谋大局、干实事,积极学习传承红色文化,引领会员企业发展。”杨乐说,通过加强学习,商会的会员队伍不断壮大。信阳市民企商会依托信阳南湖书院成立了商会之家,并建立“信阳市社会主义学院南湾湖培训基地”“信阳市民企商会商学院”“河南格局商学院信阳分院”,成了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和格局商学院的普惠学习平台,有序开展了高端培训、专题培训、普惠培训各项培训工作,有力提升了民营企业家素质。除了学习以外,商会更加注重企业家的革命信念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革命传统、守法诚信教育,引导会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在经营上开展法律法规、财税、民法典、仲裁法等专业知识学习,构建学习型企业,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培养出了一批品行正、实力强、肯奉献、有潜力的优秀企业家。
勇担责任,热心奉献。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信阳市民企商会立即号召会员企业捐款捐物,参与各卡点的志愿执勤,慰问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共募集善款16.959万元,物资价值139.8万元。此外,信阳市民企商会引导会员企业积极开展尊师重教、扶弱济困等公益事业活动,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台账登录系统中,帮扶贫困村达20多个,公益帮扶捐款捐物合计27.282万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984户,贫困人数2333人。在就业帮扶上安置就业人数13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贫困人数13人,定期到罗山县青山镇洪河村开展医疗扶贫。
服务会员企业,团结协助发展。信阳市民企商会发挥引导、服务、协调、维权、融合的职能,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合作共赢平台,目前已经与中国人寿信阳分公司、开封市民营经济促进会、河南省新能源商会国际合作委员会达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2020年商会又成立了产品展示超市,汇聚多家会员企业产品。同时,商会大力开展文旅调研、扶贫调研、农业调研、医疗调研等,了解会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现状与前景,进一步加强会员间的沟通和联系,加大会员之间黏合度。定期开展调查问卷等活动,把会员企业在政策落地、矛盾化解、办证审批等方面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及时反映到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同时配合纪检、统战、工商联等职能部门联合取证,形成调研报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展望未来发展,杨乐表示,商会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发扬大别山精神,注重党建引领,共同促进会员企业发展,为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