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迎春)昨日,记者来到新县沙窝镇熊河村,发现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种有油菜、果树等,并通过篱笆围住,成为村里的一道靓丽景观。
“我镇依托沙窝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以下简称‘总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盘活了一批闲置土地,大力试点发展‘篱笆经济’,最终达到政府财政有收入、村集体经济有收益、农户个人有钱赚的目的。”该镇镇政府工作人员汪诗告诉记者。
村民汪萍笑着说:“村里环境好了,再加上依山傍水,总社正在打造旅游区。我家的农家乐两个月就赚了两万多元。”
熊河村村民的脱贫致富只是该镇通过以总社为依托,统筹协调全镇各村资源,取得初步效益的缩影。
沙窝镇是省政府命名的唯一一个省际沿边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2017年9月,该镇在朴店村率先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20年4月13日,成立总社,充分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在全镇打造“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格局。
“成立总社的目的是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将大量的闲置资源通过流转变成总社的资产,再把资产通过资本运作,唤醒‘沉睡的资源’,撬动金融资本,让大量资金能真正地进入农村、走向农业。” 该镇党委书记、总社董事长陈小锋告诉记者。
“我们采取‘政府引导、总社引领、农民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发展产业,通过产业规划将全镇划分为茶业种植、中药材种植、农业养殖、桑蚕种植养殖、商贸中心五大产业区,实现农业发展的规模化、现代化,最终形成‘一村一品、一区一业’。”陈小锋说。
“总社共有15个股东,分别是沙窝镇政府集体经济和14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总社总经理胡传亮告诉记者,“我们根据‘三权分置、八股共享’原则,设立集体股和成员股,集体股是镇村的集体经济股,成员股由人头股和七大资源股组成。”
“总社相继成立了篱笆经济合作社等公司,引进了康来医院等一系列经济组织。半年来,共流转山、田、地6000余亩,发展产业项目13个,实现利润30多万元。”胡传亮说。
“总社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的重大要求,坚持全镇‘文化引领、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坚定‘产业富民、商贸活镇、乡风文明、多彩沙窝’的发展定位,按照康养小镇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规划,实现镇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带领股民共融、共产、共富,让沙窝的乡村振兴走在前列。”陈小锋信心满满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