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方志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阳春时节,固始县武庙集镇锁口村春色尽染。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驱车30公里从固始县城来到这个群山环抱的小村落。远处的山脚下,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招展,将我们引领到固始县苏维埃纪念馆门前。
站在这里,我们仿佛站在了一本厚重的史书旁。“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此处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鲜血把池塘水染红,故群众称此塘为‘红塘’。”驻足纪念馆入口处的红塘边上,固始县史志办副主任查启新的一番讲述,为我们打开了纪念馆这本史书的序言。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固始县苏维埃纪念馆分“播火、抗争、建政”三个部分,概述了古蓼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固始人民走过的艰难而非凡的革命历程,这里有无数个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涌现出了无数个铁骨铮铮、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革命火种入固始,古蓼大地红旗飘。自古人文灿烂、英雄辈出的古蓼大地,民众思想开化较早。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革命的火种已在固始人民心中悄然播下。1924年,詹谷堂在志成小学建立了固始县第一个党支部。从那时起,共产党人开始带领固始人民踏上革命的坎坷征途。
1931年5月4日,固始县苏维埃政府在陈淋子镇松树岗村正式成立。同年9月,固始县苏维埃政府西迁至武庙集镇锁口村王家楼,在这里建立了政治保卫局、经济合作社、少共团、法庭、妇女联合会、工会、红军医院、造枪局等,下辖6个区48个乡,纵横100多里。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西征川陕。国民党军队进驻鄂豫皖苏区,实行血腥的“三光”政策,固始县沦入白色恐怖之中。尽管固始县苏维埃政府仅存在一年多的时间,但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带领20多万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支援革命战争,并在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全县也有3.5万余名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查启新感慨道,“在大别山28年的革命斗争史上,固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涌现出了一大批信仰坚定、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发扬。”
永记初心与使命,誓把薪火代代传。为铭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2007年8月,固始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建武庙集镇锁口村王家楼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以告慰先辈,用历史教化未来。2013年4月2日,固始县苏维埃纪念馆正式开馆。截至目前,已有省内外25万余群众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如今,固始县苏维埃纪念馆已是信阳市党性教育基地、固始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馆馆长张义群告诉记者,“对于广大党员来说,来这里能重温党的光荣革命历史,激励自己永记初心使命,接续相传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来这里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记者走出固始县苏维埃纪念馆时,夕阳西下。远处,山峦葱郁,蜿蜒的水泥山路上,一辆辆轿车往来不息;近处,炊烟渐起,农家院落里归来的鸡鸭正饱食而卧。一派祥和,尽在眼前。
红色名片
固始县苏维埃纪念馆
固始县苏维埃纪念馆坐落于固始县南部30公里处的武庙集镇锁口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信阳市党性教育基地、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级廉政教育基地。纪念馆分“光辉历程、工农运动、军事斗争、红色政权、群星灿烂”5个展厅,以时间为序,以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轴,全面展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固始县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发展历程和固始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