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通讯员 阮景辉 李兴东
昨日,记者来到鸡公山管理区李家寨镇鸡公山龙华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满山碧绿映入眼帘,只见100多名采茶工,双手上下翻动,挂在腰间的背篓不一会就装满了鲜嫩茶叶。“虽然这两年疫情对茶叶生产用工产生影响,但是在李家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春茶仍然迎来丰收。”看着辛勤劳作的采茶工,鸡公山龙华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主任胡永功笑容满面地说。
近年来,李家寨镇党委、镇政府以鸡公山旅游为依托,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大力推进茶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发展特色茶文化旅游,实现茶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实行产业化经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步形成了茶产业的集聚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该镇已拥有茶园面积9000余亩,茶产业从业人员3448人,全手工炒制作坊165家、百亩以上的茶企业8家,总产量16.9万公斤,年创产值近2000万元。目前,该镇已注册的商标有龙华山、高峰寺、灵山毫、神仙茶4个品牌。
“鸡公山龙华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位于我镇大王村龙华山上,该社现有茶园2000余亩,是我镇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典型。近年来,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镇紧抓茶产业发展机遇,按照扶优扶强原则,重点培育并积极扶持规模型、带动型、现代型、科技型茶业龙头企业。以原有规模的茶园为基础,在全镇培育组建了多个茶农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采取‘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打破地域界限,采取联合、参股、兼并和租赁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规模经营效益,提高茶产业的辐射带动力。”李家寨镇党委书记曾涛告诉记者,鸡公山龙华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是该镇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的范例,其以合作社为基础,通过林权流转,将零散的山林集中起来。短短3年,合作社从成立初期的不足300亩茶园发展至现在2000多亩茶园,从选地、选苗、栽植、施肥、施药、田间管理及精加工等环节均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已拥有高规格的茶园示范基地和标准的生产厂房。目前,龙华山牌茶叶已多次荣获信阳茶文化节名优茶叶评比大奖,已远销10多个省市,且供不应求。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逐渐实现茶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旅游观光农业转变,努力把李家寨镇打造成为信阳毛尖优势产地和全国茶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基地。”谈起未来,曾涛信心满满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