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党建联盟+产业联盟——

万亩艾草“香”防胡


□本报记者 崔保仓

通讯员 蔡振宝

当初试种200亩,现在增长到1万亩,被誉为“百草之王”“草中钻石”的艾草,在淮滨县防胡镇的脱贫攻坚大战中一骑绝尘,“香”溢四野,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的“致富草”。

以“党建联盟+产业联盟”为顶层设计,防胡镇招商引进河南好知艾艾制品有限公司,走红色党建与绿色产业双融合之路,用党建引领艾草全产业链发展,成功实现农场、工厂、市场有机衔接、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联建,突破发展瓶颈

“产业引路、党建聚合”,为实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防胡镇突破产业壁垒和传统行政区划限制,创新组织设置。

产业联盟奠基。按照产业相同和地域相近的原则,淮滨县把全县19个艾草生产经营主体结成“产业联盟”,总部设在防胡镇。艾草产业联盟的成立,结束了各个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了成员间抱团取暖、共同发展。

党建联盟引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产业联盟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时出现了瓶颈。为此,由该镇党委牵头,把全县6个乡镇12个党支部结成“淮滨县艾草产业党建联盟”,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实现促产业、链农户、保增收、固基础,护航艾草全产业链健康稳定发展。

联盟融合发展。“党建联盟+产业联盟”,两套班子套合、人员交叉、工作互融,选举成立“产业联盟理事会”,共吸纳全县6个乡镇的54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涉及艾草种植近1万亩,每亩为农户增收2000元至3000元。

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为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防胡镇积极创新联盟活动方式,把党建与生产经营活动有机融合,与生产、销售、研发、培训等同步开展,破解了企业发展难和农民增收难的“两难”问题。

发展共谋。建立“三共三联”运作模式,联盟成员共同上党课、共同过党日、共同学技术,逐步深化同一产业内党组织的有机联结。

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防胡镇注重村集体作用的发挥,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村集体以500元/亩的价格统一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再以550元/亩的价格打包租给公司,村集体每亩获益50元,农户可以到企业打工,也可以自己种植,奏响了“给人种”“帮人种”“自己种”三部曲,丰富了增收致富路径,逐渐形成“组织建强、企业赚钱、集体增收、群众受益”四方共赢的局面。

成果共享。“双盟”的着落点在于带动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为确保艾草行业内信息成果共享,防胡镇建立“双盟”微信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即时信息平台,突破单位党建的条块属地制约,实现特色产业在党建工作、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联合,凝聚奋进力量

“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市场主体的经济优势有机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让群众在“真金白银”中脱真贫、真脱贫。

打造致富平台。通过“生产课堂”“产业连万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防胡镇将产业技术培训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培养出一大批“带富书记”“创业书记”“归雁书记”。

发挥“头雁效应”。采取“1+1+1”推广模式,即由1名镇党委成员负责、1名镇机关党员联络、1个专班推进。依托艾草产业“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实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党员+农户”的“五位一体”模式,让党员领着干,群众跟着办。

企业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收购等“一条龙”服务,党员为农户提供示范指导,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户的生产效益。

达到“双赢”效果。开展“三会一课”进车间、进基地、进田间组织活动,党员与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在艾草的种植、加工、科研等环节都有党员参与。联盟成立以来,覆盖的党支部由11个发展到18个,党员数由55人发展到123人。

下一步,防胡镇计划到2021年年底,实现1.5万亩种植规模,把该镇打造成中原艾草之乡,积极筹备申报“淮艾”地理标志产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