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孙少龙 高蕾
养老,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立足新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纲要以满足亿万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提出一系列发展目标和措施。目标如何实现?措施如何落实?记者近日专访了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
如何养老:答案不止一个
据介绍,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等多项具体措施。
“十四五”时期,民政部将把城镇中的闲置社会资源,经过一定程序整合改造成社区养老设施,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将新建或改造建设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围。依托养老服务设施,还将在街道、社区范围内大力发展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将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针对互助性养老,民政部将根据地方实际需求,推动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给予相应补贴,推进“时间银行”试点,探索互助性养老的更多新形式。
2022年底前,确保每个县至少建有一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优先满足失能特困人员的照护需求。
最大需求:适老化改造迫在眉睫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能力逐渐衰弱,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便利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居家适老化改造迫在眉睫。
“十四五”时期,民政部计划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民政部还将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改造对象扩大到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不断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针对“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要求,民政部将配合有关部门,以满足老年人社区养老、日常出行等需求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权益保障:更多关注特殊困难群体
“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强化老年人权益保障提出明确要求,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正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对象。
近年来,各地普遍建立了老年人福利津补贴制度,基本实现省级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3000多万老年人享受了不同类型的福利津补贴。
“十四五”时期民政部门还将从三方面入手完善老年人福利津补贴制度。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老年人福利津补贴提标扩面。二是推进对象精准化,更加聚焦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老年人。三是提升规范化、便捷性,解决智能化技术应用给老年人福利津补贴申领带来的困难。
特殊困难失能留守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方面,民政部将在农村留守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特殊困难失能留守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将探访关爱工作从农村拓展到城市,从留守老年人拓展到城乡特殊困难老年人。民政部还将逐步建立全国探访关爱基础数据库,为精准帮扶、精准关爱提供数据支撑。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