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教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陈琼:让中草药成为农民致富的“良方”


□本报记者 马迎春 通讯员 沈立平

昨日,记者在信阳农林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实验室见到了教授陈琼,只见她个子不高,笑眯眯的眼神让人觉得格外亲切。

1989年,陈琼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现为信阳农林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校级大别山区中药资源开发研究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2018年,她被河南省科技厅任命为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息县)团长,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

“我是土生土长的息县人,是一位农民的孩子。因此,对农村和农民有很深的情结。”谈及组建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初衷,陈琼感慨道,“组建服务团主要想推广豫南中药材特色产业,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助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息县盛产半夏,所产半夏,被称为息半夏,其特点是个大、色白、粉性足、疗效好。

息半夏是中药珍品,而许多农户苦于没技术,不知道怎么种植、采收,野生的半夏自生自灭。面对息县农民守着“金土地”依然贫困的现状,陈琼决心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帮助农民种植半夏,传授技术,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陈琼的研究课题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学校科技处的重视和支持,从2018年4月开始,以陈琼为带头人的信阳农林学院中药材服务团队就活跃在息县大地。2018年7月,河南省科技厅组建了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息县),陈琼教授担任团长。

为了调查息县境内的野生半夏资源,陈琼带领团队深入农户,访谈了解息半夏集中生长的区域,足迹踏遍了息县的每一个行政村、每一块生长半夏的土地,采集了大量半夏药材标本,并对标本进行检验分析,摸清了不同区域半夏的亲缘关系、生长特性和品质情况。“刚开始在一些区域采集半夏样品的时候,有种植户对我们的工作还不是很理解。”陈琼说。

“还记得有一位种植户舍不得让我们采集他家的半夏,因为半夏的市场价一斤最高能卖到30元,但后来我们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翔实的数据和专业的分析让农户们渐渐地理解了我们的工作,明白了我们团队确确实实是在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服务。”陈琼告诉记者。

“服务团在现场指导我们如何套种半夏、如何适度密植来遏止杂草,给我们普及采收加工新技术等知识,还承诺长期免费提供科技服务,他们用行动彻底打消了我们的顾虑。”河南建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陈勇说。

据了解,该服务团以中药材企业、中药材种植户为服务对象,帮助企业在息县关店乡、长陵乡、孙庙乡建立了息半夏种植科技示范基地,为种植户现场提供指导和技术示范、发放种植手册、解决半夏种植中的技术难题。

为解决息半夏种子短缺、品种繁杂等问题,陈琼和服务团成员及学生一起对半夏脱毒苗进行培养,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息县区域内不同生长地点半夏进行基源鉴定,质量对比分析,用科学方法对息半夏进行纯化、优化,打造纯正的息半夏地道药材名片。

如今,该服务团以科技为纽带,架起了高校、中药材企业、种植户和学生之间的互通互融桥梁,为豫南地区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通过走访农户、与企业交流、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陈琼发现大部分农户仅靠自产自销的途径进行脱贫还是有些“吃力”,同时相关企业也存在技术人员引进困难、缺少科技支撑等问题。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陈琼带领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发挥高校科研优势,结合各地的资源情况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在大量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以科技为核心、以“高校科研+公司生产+农户种植+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在这个新模式中,陈琼带领着团队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实现贫困户脱贫;帮扶企业,企业通过收购农户中药材、安置贫困户就业等,让种植农户实现脱贫;帮助学生,通过传授技术、安置就业,实现学生所在家庭脱贫。同时,企业、种植农户、学生为高校提供科研基础支持,促进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良性发展。

“科技服务,我们一直在路上。”采访最后陈琼坚定地说,“我们将始终怀着农林人的初心,全力推广豫南中药材特色产业;用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助力服务地方企业发展;深入农村扎根田间地头,致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持续奋斗。”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