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栉风沐雨写春秋 砥砺奋进谱华章


——光山县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冯康松 通讯员 陈功启 张全喜

光山自古文脉厚重,民风重教崇文,历史文化厚重。“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教体局的正确指导下,光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带领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接续奋斗,朝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一路前行,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取得了社会各界交口赞誉的显著成绩,谱写出华彩诗篇,走上了一条适合县情实际、凸显时代特征、展现智慧力量、富有生机活力的教育事业发展之路、奋进之路。

近年来,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保持奋斗精神、奋发姿态,赓续光山教育品牌的精神血脉,在新征途上奋力当先;始终保持自我加压、自我超越,造就光山教育事业的气象万千!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标志性、历史性的成就,跑出了“光山教育加速度”,彰显了“光山教育好质量”。

一种信念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是最强的动力,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是最好的名片。光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构筑大教育格局,对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实施政策倾斜,为教育体育工作引吭高歌。县委书记刘勇多次在庆祝教师节大会上语重心长地指出:“要全面关心教育、要大力支持教育、要继续办好教育。”县长王建平在调研教育工作时态度鲜明地强调:“对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再多投入都不为多。”基于这种共识、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厚待教育在全县蔚然成风、元气充沛。

全面优化教育发展生态。光山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每年召开全县庆祝教师节大会,对教育工作通令嘉奖,对优秀校长、教师、教育工作者记功表彰。自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共表彰优秀校长、教师、教育工作者1150名,厚植尊师重教氛围;举行(组织)清华、北大录取新生和空军飞行员座谈会、访谈会,大兴笃学之风。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始终支持关爱教育,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视察,集各方之智、合上下之力,为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营造全县教育发展好环境鼓劲呼吁。社会各界始终厚爱厚待教育。一大批企业、成功人士、爱心人士以支教为荣,慷慨捐资设立教育基金会、促进会、基金等,常态开展奖教助学活动。目前,全县设有司马光教育基金会、泼陂河恩升教育促进会、庆英教育基金等各种基金(会)、促进会十几个,基金达1300万元。各类学校接受社会资助4900万元,受益学生5.3万余人次。家长学生始终笃学尊尚教育。光山是智慧之乡,崇文尚学、尊师重教之风绵延兴盛。家长方面,无论穷贫富贵,都供孩子上学,皆尊师重教。学生方面,不比穿、只比学,不比富、比才华,比谁能考入名牌大学。此传统、此心态,已厚植入心。

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光山县全面实施全面“改薄”、校舍维修、小规模学校改建、寄宿制学校建设、旱改厕、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好每一所学校,让学生能就近入学。2016年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共投入资金近10亿元,先后在县城区新建县五小、县实验中学(县六小)、县六中(县九小),改扩建学校287所,增加学位14370个。2017年至2019年,县财政投资2115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装班班通859套,普通教室安装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达82%;安装电子备课室66座,配备660台计算机;306所学校接入宽带网络,出口带宽100M;建成29个录直播互动教室,实现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宽带网络全覆盖,计算机教室学校全覆盖,学校多媒体设备全覆盖。2020年,为巩固提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县财政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36所学校旱厕进行改造,解决了部分学校厕所蹲位严重不足和卫生差现状;投入资金1257万元,对49所中小学运动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资金1100万元,为义教学校配备体音美乐卫器材27555件、计算机785台、班级多媒体设备55套、图书11万多册、心理咨询器材600余件、劳动器材2万余件。目前,全县成建制以上学校已基本实现标准化、信息化办学目标,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正在实现。2016年,光山县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评估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全面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光山县建立单位对口关爱帮扶学校工作机制,县委办、县政府办2020年印发《光山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单位对口关爱帮扶学校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关爱帮扶领导小组,90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76所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县直单位釆用捐资金、空调、计算机、办公桌椅、学生桌凳等方式帮扶学校。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学校,是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双赢之举。设立关爱奖励基金。县政府印发《光山县关爱教师基金实施方案的通知》《光山县关爱教师基金资金筹措办法》,设立关爱教师基金,资助救助特困、大病教师。2020年,共对57名贫困教师进行资助,每人资助3000元,共171万元。设立县长教育质量奖励基金,奖励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学校、教师。2020年,县政府发放教育质量奖励基金600万元。

一张名片 唱响教育质量提升好声音

功崇质效,业尚耕耘。对教育而言,一切皆质量,质量皆一切。光山县教体局团结带领全县广大教师,教育工作紧紧把握质量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志不改、气不泄的坚定,打硬仗、闯难关的坚韧,敢担当、善作为的干劲,把办好高质量的光山教育当成一场接力跑,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跑出“光山教育加速度”;以“奋进之笔”聚力实施质量攻坚三大战略(小学质量整体均衡提升战略、初中质量进位当强战略、高中质量品牌金牌战略),跑出“光山教育好质量”。 小学质量整体提升、夯基垒台。全县小学教育质量城乡之间、校校之间差距日益缩小,呈同步提升态势。中招成绩积厚成势、领跑全市。2016年中招考试中,全市600分以上考生1517人,其中光山县418人,占全市27.6%;2017年中招考试中,全市600分以上考生2620人,其中光山县721人,占全市27.5%;2018年中招考试中,全市600分以上考生2535人,其中光山县741人,占全市的29.2%;2019年中招考试中,全市600分以上3438人,光山县992人,占全市的29%;2020年,光山县中招考试中,500分以上考生1774人,位列全市县区第一。高考成绩芝麻开花、节节攀高。2016年以来,全县共有25624名学子被高等院校(本科)录取,有74名学子被清华、北大、港大录取,其中2016年12人、2017年25人、2018年13人、2019年14人、2020年10人,实现了自2009年以来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在全市各县区排位连续12年位列第一名。

光山教育底色亮丽,已成为一张名片,省内外有口皆碑。2016年以来,光山县教体局多次荣获“信阳市普通初中教育先进县区一等奖”“信阳市普通高中教育先进县区一等奖”;光山县政府连续5年通令嘉奖县教体局、县二高等单位、个人;2017年市政府通令嘉奖光山县政府、光山县教体局、光山县二高,给予光山县政府、光山县二高记集体二等功,对光山县教体局进行通令嘉奖。全县教育质量持续上演不落幕的精彩。

一份承诺 学生就学路上一个不能少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光山县教体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战略要求,紧紧扭住控辍保学、学生资助这两个关键因子,创新举措,确保全县建档立卡学生不失学、不辍学,确保学生就学路上一个不能少。

精心做好控辍保学工作。2020年11月12日在信阳市“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光山专场)上,光山县教体局局长李启旺全面介绍了光山控辍保学采取的举措。一是建立机制统学。建立了县政府主导、属地政府主责、教育部门主督、村级两委主抓的控辍保学机制,明确职责,齐抓共管。二是目标管理督学。把控辍保学纳入县脱贫攻坚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常态排查补学。首先是县级大排查。每年秋季,按照“网格化”管理办法,实行“四级”排查责任制(乡镇、村、村民组、帮扶人),排查结果实行台账管理。其次是残疾儿童专项排查。每年秋季,组织各中心学校对适龄残疾儿童进行专项排查。目前,全县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共有703人,其中随班就读396人、特教学校100人、送教上门189人、初中毕业或正在康复治疗18人。四是月报制度促学。在全县中小学实行控辍保学月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失学情况,及时采取控辍措施。五是因人施策保学。对排查出的辍学儿童,做到“一人一策”“一人一案”;对需劝返复学的,专人登门做工作,劝其复学;对轻度残疾儿童,就近或者到指定的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中度残疾儿童,安排其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因疾病等身心原因暂时不能入学的,办理休学手续,保留学籍。六是送教上门助学。对于重度残疾儿童,坚持“一个不放弃”原则,专门成立了送教办,组织251名教师分成8个小组送教上门。通过送教上门,重度残疾儿童得到真情关注和务实教育,家长感谢、社会点赞,多数残疾儿童重拾生活信心,送教上门已成为光山县扶贫的亮点工作。

精准落实学生资助工作。一是科学设计专用软件,做到精准识别。成立信息比对小组,抽调5名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专职负责中小学资助对象核实核查工作,确保受助学生精准、资助数据真实;设计专用核查软件,投资近10万元,设计学生资助数据核查专用软件,精准核定资助对象信息,确保一个不错、一个不重;动态调整各种数据,利用学生资助数据核查专用软件不定期与县扶贫办数据系统对接,及时调整资助对象信息,确保应助必助、一个不漏;公示资助信息结果,制作《光山县中小学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情况明白表和温馨告知书》,印发并装入贫困户、村贫困人口档案,作为资助结果印证,保证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全面加强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印发资料宣传,制作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信阳市学生资助政策》《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享受资助建档立卡贫困生温馨告知书》等宣传材料60万余份,全面宣传学生资助政策;教师包保宣传,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生教师包保责任制,每一名教师均包一名以上贫困生,全面宣传学生资助政策,让学生、家长、社会了解资助政策、监督政策实施;成立小组宣讲,遴选36名懂政策、口才好的教师,组成8个教育行业扶贫政策宣讲工作队,深入到全县各个乡镇,举行44场教育行业扶贫政策宣传培训会,全县中小学8000多名教师参加了培训。三是关注特殊群体资助,做到应助尽助。对特殊群体保障三个一样,即保障政策内和政策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政策一个样、保障预算内和预算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政策一个样、保障县外在光山县上学建档立卡贫困生与本县建档立卡贫困生享受资助政策一个样。2016年以来,全县共资助贫困生323688人次,发放资助金26260.89万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8499人,贷款资金13636.46万元;社会资助5800万元,受益学生6万余人次。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

一种元气 厚植教育优质发展精气神

领导苦抓、校长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五苦”教育精神擦亮光山教育金字招牌,孕育出光山教育历久而弥新的“精气神”。领导苦抓是保障力。光山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教育事业发展难题,推进教育事业发展。2019年12月6日,王建平等深入县城部分学校调研教育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就校长教师队伍管理、改善县城学校办学条件、乡村学校周边治理、建立单位对口关爱共建学校机制、教育资源整合、二高发展困难问题化解等工作提出具体解决意见。2020年8月10日,王建平主持召开教育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工作会,就加大教育投入、公办学校服务人员经费、做优普惠教育、建好园丁小区、加强在编教师管理、教师招聘优惠政策等工作提要求、给政策。校长苦干是表率力。全县中小学校长讲担当、讲质量、讲荣辱,以校为家,坚守苦守,以奋进的状态书写了“奋进之笔”,收获了“得意之作”。教师苦教是原动力。各学校教师特别是毕业班教师,矢志教育、爱岗敬业,奉献教育、实干苦教。每一名教师,把苦干看作一种品德、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以“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不辞辛劳,用韧劲、责任、汗水群体联动、蹄疾步稳,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唱响教育发展“好声音”。这种苦教、苦干的意识和激情已扎根光山教育。学生苦学是内生力。一代又一代光山学子以“有梦不觉岁月寒”的大悟,尚学善学苦学;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狠劲、韧劲,在课堂上、书课中敢于追梦、勤于筑梦,最终扛鼎考场、领军杏林。家长苦供是根本力。通过读书让孩子出人头地想法在光山家长心里根深蒂固、历久弥坚。在光山,千万个不同家庭演绎着千辛万苦供子女上学的相同故事,此故事浸透着“唯有读书高”原始渴望,映照着光山人对读书的执着和憧憬。“五苦”精神,让光山教育元气充沛、行稳致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富有智慧的光山教育人正紧握“教育奋进之笔”,谱写光山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精彩华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