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为手机APP“减负”是趋势


□冯海宁

智能手机时代,一部手机就可实现衣、食、住、行、娱乐等需求。但手机在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众多的APP让手机不堪重负,软件垃圾挤占内存却很难清理等问题困扰很多用户。

从市场角度来说,市场不断细分、服务不断细化,催生出各种APP。很多公共服务为了省钱便民,把原来很多线下服务和官网服务打包进APP。同时,很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根据不同业务推出不同类型APP。

不过,现实中,不少用户下载及使用某些APP实属无奈。比如,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由于工作考核等原因,被迫下载相关APP;一些事项只能在APP上办理,用户不得不下载。当然,也有部分APP是因为用户禁不住红包等诱惑下载的。

APP过多过滥不仅增加手机负担,影响用户体验,对社会资源也是无意义的消耗。比如,不少APP开发、推广、维护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却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市场淘汰部分APP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制定、完善有关政策,引导APP从数量型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从碎片化发展走向科学融合、适度集中发展;对于诱导、强迫用户下载APP的行为,应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

其实,为手机“减负”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部分APP的开发者、使用者,已经从曾经的盲目、狂热正在走向理性。而且,越来越多带有公共服务色彩的APP,开始走向兼容式发展。比如,北京公共交通领域推出“一码通乘”服务,乘客使用三款APP中任意一款,均可刷码乘坐北京地面公交及轨道交通,可避免三款APP同用。这样的探索赢得了人们的广泛称赞。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