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乔新江与信阳返乡青年学子新春话“茶”


□本报记者 胡瑜珊

“信阳毛尖是信阳经济和生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请问信阳市在推进茶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和成果?”

“信阳茶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信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毛尖之都。出产的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68.86亿元的公用品牌价值位列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3位……”

2月10日下午,市行政中心主楼会见室里,清华大学学生胡天悦、施骁航、王曹成、黄童谣和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蔡晓蕾等5位返乡青年学子正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市委秘书长谢天学等坐而论“茶”。

“信阳茶产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是什么关系?”

“是互相促进的共赢关系。”

“信阳的茶叶要走出去,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今年我们搭上了中欧班列,1500吨信阳茶被运往中欧、中亚等地,我们要一直走出去,走向全世界。”

“与西湖龙井等名茶相比,信阳毛尖有哪些优势?”

“全国主要茶叶品牌各有特色、各有优势。我们是全国茶园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也一直在上升。同行之间不一定都是竞争关系,我们也可以互相学习。”

“在茶叶生产加工走向机械化的时代,毛尖制作工艺是否仍然有它的意义?”

“工业文明固然重要,但信阳毛尖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保护。手工炒制带来的差异化能够体现信阳毛尖的特色。”

“您觉得应该如何开发和建设信阳的茶山旅游资源?”

“我们现在提出的发展全域旅游,其中重要的板块就是茶旅融合。茶叶是生态资源,也是文化资源。在过去交通不便时,信阳的旅游资源就像散落的珍珠。目前,我们就是要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这些资源串成一条条‘项链’。”

……

满是探知的发问,如数家珍的解答,一问一答间,是对信阳茶历史的追溯,更是对信阳茶未来的期许。

“你们返回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增长了知识,又能看到家乡的变化,为家乡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很好!”乔新江赞许之余不忘嘱托:“你们是革命老区走出来的学子,要爱党爱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勤奋学习,努力成为国家栋梁;要爱家乡,关心家乡,多做调查研究,多为家乡的发展提意见和建议;要把身体锻炼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与乔书记的一席交流,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信阳市委市政府为推动茶产业的发展付出的持久而热诚的努力。乔书记对老区信阳的热爱和对我们青年的期许,激励我们努力增长才干,力争早日为国家和家乡作出贡献!“学子们说。

一缕缕春日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照在这一张张略显稚嫩却青春洋溢的脸庞上,这是新时代的青年、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