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通讯员 张胜利
自选派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到新县服务以来,赵丰华聚焦当地茶产业技术需求,积极投身茶产业服务之中,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强化科技支撑、主体培育、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新县茶产业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推进茶产业发展
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抓技术指导破难题。为提高茶农茶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赵丰华主持制定了省级标准《茶叶标准园建设技术规范》《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参加制定了省级标准《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编写并发放生产技术手册5000多份。近年来,赵丰华对茶园绿色防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注重新县茶产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研究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大别山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构建“预测预报+生态调控+物化诱控+生物防控+化学控制”的“五位一体”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茶园“保驾护航”,为打造新县生态茶、干净茶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把茶产业新技术、新成果送到田间地头,在新县落地生根。每年开展茶叶技术培训10多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本土化专业技术人才及茶农500多人次,下乡服务20余次,现场讲解、亲身示范指导、入户面授交流,切实帮助茶企和茶农解决茶叶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茶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实现了茶农增收、茶企增效。
推广先进技术
提高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
赵丰华主持了省科技攻关项目“茶叶质量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溯源系统建设”,构建了信阳茶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有效降低了茶园投入品不合理使用对茶叶质量安全和环境造成的压力,达到了“两减一增”目标;建立了茶叶信息管理与产品全程跟踪的网络系统平台,实现了对茶叶卫生品质的日常监测监督,全面提升了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了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项目累计推广30万亩次,新增利润近百万元;主持《河南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从茶树品种到标准化生产管理、茶园绿色防控、生态茶园建设、精准施肥、清洁化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集成豫南茶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茶区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难题,达到了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茶鲜叶下树率的目标,加工成黑砖茶、养生茶、花茶、速溶茶粉、茶食品、茶日用品等茶产品,实现每亩茶园增收 500多元,累计增加经济效益千万元,为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作为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茶叶专项的专题任务负责人、主要技术骨干,赵丰华通过打造精品示范基地展示、广泛宣传培训、召开示范观摩会,多渠道多举措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
创建茶叶示范基地
提升科技示范力和带动力
发展壮大茶产业,是助推脱贫攻坚战、实现精准扶贫有力抓手。利用“四优四化”优质茶叶专项、“豫南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茶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溯源系统建设”等项目集成的技术成果,在“中原第一茶乡”的八里畈镇、陈店乡、沙窝镇等示范推广应用,建立茶园绿色防控示范基地、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基地、茶叶清洁化生产加工基地、茶园有机肥替代示范基地,大力推广茶园管理机械化、茶叶生产加工清洁化等新技术,以项目拉动茶产业做大做强,以茶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茶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茶叶提质增效,实现茶叶价格上涨15%左右,服务茶企每年增收100多万元,周围农户每年均增收2000多元。
引进新品种
帮助茶农增产增收
优良品种是实现高产的前提和基础。良种只有配套良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产。积极推广适制信阳毛尖和信阳红的茶树优良品种“白毫早”“乌牛早”。这两个国家级良种不仅适制性好,茶叶产品优,而且抗异性强、发芽早、芽头壮、产量高。赵丰华通过引进茶叶新品种,让春茶提前5天上市,再配套相应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可让春茶提前10天上市,大大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茶叶富民,科研先行。赵丰华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省市级项目多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1项,发表论文20多篇,参加发明专利2项,主编或参编出版著作4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推进茶叶技术创新、带领茶农增收致富的路上,赵丰华先后获得信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信阳市优秀青年专家、省市优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在服务“三农”的征途中,赵丰华始终保持着一心向农的朴素情怀,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助推乡村振兴默默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