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 海)1月18日至19日,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信阳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书记王国生在信阳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孔玉芳等参加审议。
大家一致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内容翔实、主题鲜明,同时站位很高、条理清晰、举措有力,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报告。
孔玉芳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过去一年,面对疫情冲击,省委省政府筑牢防疫“中原防线”,突显了党的领导英明正确、伟大光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外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河南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更大贡献;全省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信阳和河南为全国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建议“十四五”期间,进一步重视敬老养老问题,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加强资金支持,加大相关设施建设力度。
王鹏杰代表建议,把握后疫情时代全球人才流动契机,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来豫。加快河南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医药作为河南对外开放的名片。在支持信阳建设鄂豫皖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息县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方面给予更多支持。结合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规划,将信阳作为沟域经济发展试点,推动信阳在乡村振兴上走到前列,打造乡村振兴的河南样板。
李广胜代表说,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河南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筑牢了阻击疫情的中原防线。 “十四五”规划和今年的发展目标切实可行,相信通过全省人民共同努力能够完成。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真正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宋争辉代表建议,遵循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规律,围绕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打造集群化科教创新园区,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一流大学与中心城市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郑汴金色科教创新走廊”,构建“郑洛焦三角科教创新园区”,优化科教创新园区建设机制。
刘章锁代表建议,推进分级诊疗,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性,成立运营部、开展驻扎式帮扶和组团式轮训服务,实施“医院医疗为体、互联网络为用”模式。“三医联动”改革应该由政府主导、医院和企业参与。
刘国栋代表建议,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将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法治建设、基层治理方面,将民法典的贯彻实施作为重要事项安排。
邵良代表建议,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加强臭氧污染治理,采取源头管制、过程监控、结尾检验的全程管理;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要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农用地风险管控、资源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尽快建成我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金春花代表建议,引导企业、居民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经营之路。公检法及政府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个人无视法规逃避债务行为严处严罚,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保护金融机构债权,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助推地方经济建设。
石三平代表建议,进一步推进河南数字化进程,在以云网为基础、应用为抓手、安全为前提、数字化平台建设为重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保障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化对政府、城市治理、工业互联网的赋能。
王治学代表建议,将信阳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大信阳农村改革示范区建设力度,在信阳设立乡村振兴示范区,将信阳作为河海联运的示范区。
兰恩民代表建议,加大环保工作资金支持力度。高度重视河南省撤县设市工作,支持潢川县撤县设市。
张厚东代表建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加大对革命老区偏远乡村的投入,特别是在政策、项目、奖励上加大倾斜力度。加大力度解决复转军人安抚、安置和救助等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房地产等产业项目规划审批速度。
潘道荣代表建议,加大科技支持,将大专院校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特别是省级农业专家队伍动态下沉,结对帮扶企业,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机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信阳打造成真正的“国酒粮都”基地。
刘连玉、岑新顺等代表分别就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完善金融下乡政策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