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清明 陈 伟)入冬以来,平桥区高位谋划、统筹布局、广泛动员,积极推动造林绿化工作开展,掀起了冬季植树造林热潮。截至1月14日,该区已完成造林0.8万亩、整地2.2万亩、补植补造0.64万亩。
坚持高位推动。该区以创建森林城市工作为抓手,及早谋划,早在2020年10月就召开高规格的冬春植树造林暨国土绿化工作推进会,出台了《平桥区2021年度国土绿化工作实施意见》, 对这项工作做到了早部署、早发动,各乡镇迅速展开冬季植树造林工作。该区林业局向各乡镇派出技术员搞好技术指导,确保严格按照造林规划和技术标准,切实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为促进工作、交流经验,该区还召开林业生产现场观摩会,组织各乡镇负责同志到工作进展快、造林标准高的乡镇进行观摩,对国土绿化、生态廊道建设及管护工作进行了再部署。
突出工作重点。该区围绕“绿色满山、绿色绕水、绿色伴路、 绿色环村”目标,突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林业生态保护工程、 林业产业培育工程、绿化成果提升工程四项重点工程,着力构建以西北山区为主的山区生态体系,促进天目山生态旅游及森林康养的发展;着力以国储林为依托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出山店水库周边生态景观带,充分发挥森林在水源涵养、水质提升、水土保持中的功能和作用;着力构建以林业新业态为主的现代林业体系,抓好林业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脱贫攻坚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打造集高效林业、创意林业、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林业重点建设方面,该区坚持规范化、市场化运作,对12994亩国储林项目全部实行招投标运作,组成专班,动员项目实施所在地的乡、村派出专人配合,对实施地块进行外业逐块调查、设计,分批分次实施。
落实管护机制。该区积极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在对已完成的生态廊道造林进行补植、提升、改造和完善的同时,加速健全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由乡镇统一指定管理或者落实产权后由承包人管理。明港镇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引进专业公司参与生态廊道后期管护,政府与中标企业签订10年管护协议,收益分成,政府收益部分全部归村集体所有,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该区林业局积极和区国土部门对接,核清底数,拒绝出现占用耕地造林的现象。
抓好产业发展。该区把林下间作作为2021年度生态廊道土地租赁费兑现的一个硬性指标,按照“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的思路,充分利用林下空地,示范带动,大力推广林药、林苗、林农、林花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林苗间作、林药间作,在林下间作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或播种百日菊等花带,实行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等立体种植和套种模式,着力实现林业的提质增效和产业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胡店乡在高铁路沿线,依托信阳祥雨苗木公司,在泡桐、楸树林下育苗60余万株;区(县)乡道生态廊道依托信阳绿标生态农业公司发展林下经济,栽植法桐、桔梗、垂柳、栾树、小叶女贞、五彩桂、美国红枫、樱花、栀子、车前子等苗木2750余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