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不忘当年恩 百里送锦旗


(上接第一版)并给她留下家和部队的地址:“找不到你姐姐就联系我,我也是你的家人……”

顺利回到遂平姐姐家,张瑜始终记着那份情。那时,一有空她就给四哥写信,四哥也时常在回信中鼓励她好好生活。

姐姐家在农村,生活也不富裕,懂事的张瑜就到驻马店市区一家酒店做前台收银员。第一个月发了工资,张瑜就和四哥在信中联系,想把“第一桶金”送给四哥。而此时,侯森捷离开了原部队,没多久,张瑜所在的酒店也关了门,俩人自此失去了联系。

20多年来,张瑜从未停止寻找自己救命恩人的脚步。写信联系不上,她就凭借着自己点滴的记忆,多次到春河集寻找线索,由于当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次寻找都是无功而返。

工作生活中,心存感恩的张瑜也把大爱向社会传递。只要在手机上看到有人发出求助,她都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遇到同事有困难,她也会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2020年10月31日,张瑜和同事到信阳办事,忍不住说起这段往事。在同事的鼓励和陪同下,她再次来到春河集。到了目的地,她兴奋得像个孩子,然后又哭了起来,见到了那座她记忆中熟悉的老石桥,忍不住大喊“就是这儿,就是这儿,我还记得这里”,然后向乡亲们打听侯森捷的下落。

张瑜一连问了10多家,都没有结果。就在失望之际,她竟碰巧遇到了刚刚回老家办事的侯家大嫂范少琴。得知张瑜就是当年那个被救的小女孩,大嫂激动不已。她随后告诉张瑜,侯森捷转业后一直在信阳市生活,一家人也搬家换了新房子。在她的帮助下,张瑜终于跟自己的恩人通上电话。得知侯森捷在外地出差,并承诺回来后第一时间去看她,张瑜激动得夜不能寐……

2020年11月24日,风尘仆仆的侯森捷到达驻马店市,久别的亲人终得相见。深藏了27年的感激之情犹如泄了闸的洪水汹涌而出,张瑜跪在地上泣不成声。直到这次见面,张瑜才知道,当年侯森捷为了帮助她回遂平,把身上的钱都给了她,家里剩下的钱只够他坐火车从信阳到漯河。一路上,侯森捷靠在火车上打扫卫生才回到了自己的部队。

一股向好人学习的热潮

在侯玉喜家二层楼房前,有一间低矮的瓦房,里面摆放着一些陈旧的农具,墙上还有一块“军属光荣”牌子……这是当年侯森捷的家。站在瓦房前,侯森捷不禁感慨:“当年还是茅草屋,后来经济条件好一些才翻新成了瓦房。”

46年前的春河集(又名易楼村)可谓“穷乡僻壤”。侯森捷一家九口人,饭都吃不饱。侯森捷小学勉强毕业后,已交不起上初中的学费,只好在家帮父母干农活。

13岁时,侯森捷见许多人都爱喝汽水,就向同村一位老大爷学做汽水,然后每天拉着架子车走几个小时的路去集镇上卖。一分钱两瓶汽水给他带来了每天几元钱的“巨额收入”。侯森捷辛苦攒下几百元钱,给将要结婚的哥哥当了彩礼,身无分文的他又开始想其他办法挣钱:当搬运工、卖冰棍、捕鱼……

改革开放前的那段农村生活经历,侯森捷记忆深刻。对于侯森捷的命运来说,当兵是一个转折点。

20世纪90年代初,侯森捷响应祖国号召,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掏厕所、喂牲口等脏活累活,侯森捷总是抢着干;体能训练时,别人做100个俯卧撑,他硬要做200个……在日常训练之余,他还喜欢翻看报纸,并将许多优秀文章剪贴下来,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

转业到地方后,不甘平凡的侯森捷先后外出打工学习,拉广告、学技术、开公司……多年后,他终于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我打小就有参军卫国的念头。”侯森捷说,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述发生在家乡的一个个红色故事。在部队期间,他也听到过不少见义勇为的事迹,因此自己救人这事他一直没放心上,如果不是张瑜找到他,并通过媒体宣传出来,也许这件事将一直尘封下去。

春河集党支部书记王天杰告诉记者,侯森捷的事迹还是他们从“学习强国”平台上得知的,大家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振奋,纷纷转发家乡的英雄事迹,宣扬村里的好人好事。

在王天杰的记忆里,侯森捷打小就是“做好事不留名”。村里修路他主动出资,家乡建设他建言献策,平时工作再忙也不忘过问村里的发展。王天杰说,如今的侯森捷,不但成为全村人的骄傲,也成为胡族铺镇号召学习的对象。

据固始县胡族铺镇党委书记张国峰介绍,张瑜日前也为镇政府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古蓼大地民风淳厚朴实,魅力胡族孕育英雄儿女”。针对侯森捷的事迹,镇政府已经号召全镇干部群众向他学习,特别是在中小学生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全镇民风建设,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目前,固始县宣传部门正着手为侯森捷申报感动人物评选。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