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强壮特色“筋骨” 挺起脱贫“脊梁”


——我市打赢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唐 车 通讯员 熊晓洁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一稳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渠道来大力推进,“多彩田园”品牌叫响全省,电商、光伏、消费扶贫创新模式,全域旅游扶贫持续推进,扶贫产业基本实现了由“扶生存”向“扶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产业扶贫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立足丰富多样的特色资源,持续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实现了长短结合稳增收,点面结合促发展,走出了一条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

“多彩田园”品牌叫响全省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持续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渠道,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多彩田园”产业扶贫模式,重点做强做优茶叶、油茶、稻虾共作、经济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引导产业向上下游方向发展,走精细化深加工路线,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使贫困人口更紧密地融入产业生产当中,强化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目前,全市共发展产业扶贫“多彩田园”示范工程1952个,其中带动50户以下贫困户的示范工程1442个,带动50-100户贫困户的示范工程282个,带动100户以上贫困户的示范工程228个。累计带动贫困户9.4万户,带动贫困人口30.2万人;带动贫困村860个(含已脱贫村),贫困村覆盖率达93.5%。

茶产业健康发展。协同推进茶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动“茶旅游融合”,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外出务工家庭,通过茶园入股形式,实现资产收益脱贫;对有劳动能力家庭,采取务工技能培训、订单回收、发展茶文化旅游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口靠技能、就业、创业脱贫。目前,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68.86亿元,全市茶园面积213.8万亩,总产量7.2万吨,产值122亿元,全市有300多家茶叶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种茶大户参与茶产业扶贫工作,带动3.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0万人增收。

油茶产业高质量推进。创新“林权变股权、补助资金作股金、林农当股东、保底分红、利益共享”运行机制,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全市油茶种植面积98.29万亩,带动贫困户的油茶企业和大户有281个,面积达37.1万亩,带动贫困人口3.7万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肯定了信阳发展油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做法和成果,鼓励“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今年11月,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议在我市光山县召开,推广了“信阳经验”。

“稻虾共作”稳步推广。采取鼓励企业吸引贫困户在企业或合作社务工、流转贫困户土地给地租或参与分红、财政扶持贫困户直接从事稻虾种养、企业带贫等四种形式带贫,打造“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生态种养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实现了以“稳粮、促渔、增效、安全、生态”为目标的连片稻渔生态种养。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2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参与稻渔种养贫困户1.3万户,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经营组织1304个,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4个、省级17个。

新兴扶贫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大部署,积极探索创新新兴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各县区立足县域特色,多渠道促进产业发展,拓宽贫困人口增收途径。

电商扶贫成效斐然。目前,全市实现电商服务站点贫困村全覆盖,与“阿里村淘”“抖音短视频”“天猫优品”“菜鸟物流”“拼多多”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培育了“易采光山”“固始云”“北纬商城”等一批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造了“光山十宝”“息品味”“新县味”“原味商城”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光伏扶贫稳定推进。充分利用充足的光照资源,巧借光伏项目开启“阳光模式”,依势建设光伏电站,通过绿色能源与扶贫帮困的有机结合,使困难群众过上了阳光灿烂的好日子,走上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利共赢的“阳光大道”。

消费扶贫持续升温。多渠道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出台《信阳市多渠道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工作方案》,积极拓宽农产品扶贫销售渠道。

通过整合产品资源,借助电商平台,积极培育县域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为消费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光山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约共同打造“一县一业”和数字扶贫基地。

对内大力培育本土电商平台,“易采光山”“固始云”“新县北纬商城”“罗山在线”等电商平台错位发展;“固始鸡蛋”“潢川贡面”“淮滨芡实”通过网销走俏。同时,各县区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互办、流量共享、资源共用等方式,不断盘活线下资源和线上流量,为农产品出村进城入户搭建多种渠道,带动增收。新县打造“农旅融合、农商互联”新模式,成立新县旅游商品协会,开发旅游网货产品,开展全网、全平台推销本地各类农产品,还利用“五一”等重大节假日旅游旺季,组织全县各大电商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在景区景点,开展消费扶贫产销对接活动。淮滨县团委书记亲自上线淘宝直播,推销本县农产品,集中展示全市农产品和电商扶贫产品。这一系列活动,旨在借助电商扶贫政策红利,更好地利用电商带贫、益贫、脱贫。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前7个月,全市共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42场,参加活动供应商(农业生产主体)合计857家,采购商企业合计805家,贫困地区达成采购金额4329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3613户。建立长期产销对接关系78对,建立销售专档、专柜、专区等展示区39个,贫困地区销售金额3543万元。今年前7个月,全市电商交易额48.92亿元,同比增长11.2%,网络零售额29.43亿元,同比增长79.6%。全市已建成县级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中心累计13个,新增乡镇电商服务站14个(累计23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06个(累计1710个,其中累计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634个),新增网店724家,开展电商培训189场次,培训学员8276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就业150人,培养电商扶贫带头人44人。

全域旅游示范持续创建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持续推动鸡公山创建国家5A景区步伐,推动浉河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商城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步伐加快,相继实施创建工作培训,搭建投融资平台、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围绕做活“夜经济”,在田铺大塆推出“魔幻灯光秀”系列产品,增加夜游、夜购、夜宵等旅游体验,打造夜游经济知名品牌。新县成功创建2020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品牌,新县革命纪念地(含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箭厂河革命旧址群)、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成功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河南大别山西河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市扶贫办省级龙头企业推荐名单;罗山县何家冲村、新县田铺大塆村、西河乡村成功入围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公示名单。目前,我市向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等13个村为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新县周河乡毛铺大湾等5个园区为休闲观光园区,浉河区东双河镇等5个乡镇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新县周河乡毛铺大湾等3个创客示范基地为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均已建成交付使用。

统计资料显示,全市续建新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46个,总投资额206.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6.15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4.5亿元。其中,投资额5亿元以上18个,10亿元以上9个。

把发展旅游业与脱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以美丽乡村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积极实施“旅游+”工程,全域谋划、系统布局、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将生态旅游同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多业推一业、一业带多业”,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薄种广收、藏富于民的积淀效应,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新县、浉河区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创建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