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守护绿水青山 铸就金山银山


——我市全力打赢生态扶贫硬仗综述

本报记者 唐 车 通讯员 卢道强

开展绿色扶贫,实现生态脱贫。

2020年以来,我市持续发挥生态建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打赢生态扶贫硬仗,铸就了生态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一抹靓丽的底色。

统计资料显示:我市通过生态就业、生态保护补偿、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等措施,提供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4938个,落实412万亩公益林和天然林生态效益补偿,完成生态建设任务102.98万亩,发展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和苗木花卉基地10.1万亩,发展林下经济基地31万亩,扶持林业龙头企业、新型林业经营主体30家,建成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等3处,助推3万户1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用足用活政策 推进生态补偿扶贫

增加生态护林员就业岗位。落实好国家生态护林员扶贫政策,做好年度生态护林员选续聘工作,确保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足额用于生态护林员扶贫,并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今年,市财政下达2020年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3027万元,专项用于生态护林员补助,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落实。支持在新增或调整天然林、公益林护林员岗位时,优先聘用贫困人口。全市聘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规模达到4938人,带动1.5万贫困人口増收。

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全市列入公益林和天然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412万亩,补偿资金6180万元,惠及固始、新县、商城、光山、罗山、平桥、浉河等7个县区的农户27.3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万户,户均补贴收入153元。进一步完善林业防灾减灾体系,积极实施森林保险,着力解决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全市公益林投保面积378万亩,商品林投保面积12万亩。落实国家生态护林员政策,全市8个县区共选续聘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4938人,管护林地面积304万亩,户均增收6120元,带动1.5万余名贫困人口增收。其中,罗山县在中央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220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又从统筹整合资金中拿出280万元,选聘53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总数达到969人。同时,注重加大对护林员的管理培训力度,重点加强野外安全、森林巡查、违法制止等内容的培训,提高生态护林员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我市还在调整或增加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天然商品林管护面积时,优先将符合区划界定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列入补偿范围。积极探索完善多元化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争取进一步扩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努力扩大生态效益补偿投入,让保护生态的贫困户更多受益。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支持县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严格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和各类自然保护地监管。按照国家要求,我市每年都开展一次“绿盾”行动,重点打击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行为,保护好广大农村地区良好生态资源。今年以来,对2019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的情况进行了核查,发现新增人类活动点位86处,发现并拆除董寨自然保护区内一栋违法建筑,针对部分有问题的点位已基本完成核查销号。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重点支持条件较好的光山县、罗山县培育并申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绿色发展,利用生态创建工作引导贫困人口走生态脱贫的发展道路。

2020年,光山县开展“两山”基地创建,目前,光山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是河南省第三个被命名的县。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光山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重点支持商城县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浉河区、罗山县、光山县创建省级生态县,通过创建带动贫困地区利用当地特色资源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加速国土绿化 推进生态工程带贫

加速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实施和信阳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人工造林平均每亩450元、封山育林每亩100元、森林抚育和改造每亩200元的投资标准,用足用活林业产业政策,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推动贫困地区开展绿色扶贫,实现生态脱贫。2020年,全市完成造林36.68万亩、森林抚育66.3万亩,全市参与国土绿化工程建设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万人,人均劳务增收2600余元,让受疫情影响外出务工受阻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全市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总建设面积137.07万亩,总投资85.02亿元。可产生土地流转费用11.08亿元,每年可安置13541个劳动力。目前,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和新县4个县区已初显带动脱贫致富的良好势头。

加速水土保持建设工程。一是做好我市202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2020年,革命老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安排在我市罗山、光山、商城、新县4个县,工程计划总投资313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平方公里,资金已全部整合用于贫困村的扶贫工作。二是潢川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184万元,计划改造坡耕地4736亩,力争建设梯田3000亩以上,自10月21日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670万元,完成坡耕地治理面积2850亩。三是做好2020年度省水土保持补助费、补偿费工程项目。平桥区和浉河区等8个县区,工程总投资570万元,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平方公里,平桥区、浉河区已全部完成各项治理任务;罗山县等6个县资金已全部整合用于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四是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光山等7个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确保贫困人口较多的县区投资占年度投资的59%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

发挥资源禀赋 推进生态产业扶贫

着力推进特色林业产业扶贫。目前,全市各类经济林面积489.84万亩,其中茶叶213.8万亩、油茶98.29万亩、板栗109.8万亩、苗木花卉53.01万亩,其他14.94万亩;年产干茶7万吨、油茶籽3.8万吨、其他干鲜果品20万吨、苗木花卉5亿株等。茶产业年产值122亿元,从业人员达120万人,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6000元;油茶产业年产值10.92亿元,带动3.7万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苗木花卉年产值25亿元,带动10万户农户致富;林下经济实现综合产值97.3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0.85万户3.4万人,人均增收4100元;森林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带动农民1.47万人,人均增收1506元。一是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支持经济实体和农民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对现有老油茶林的低改和抚育管理,提高产量和效益,促进周边农户增收;把薄壳山核桃列入全市主要发展的果材兼用林,建设一批薄壳山核桃示范基地。去冬今春以来,新发展油茶面积5.64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3万亩的188%;建苗圃基地300亩,年产优质苗木600万株;低产林改造完成2.05万亩。9月17日,省林业局第三期“两山”大讲堂在光山举办,市林茶局和光山县政府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信阳市和光山县油茶发展情况。11月16日,2020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光山召开,信阳市和光山县向国家相关部委与15个省油茶产区林业主管部门介绍了先进经验。二是发展茶产业及其他优质林果产业。新发展优质林果6.5万亩。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新茶园建设1.51万亩,改造低产衰老茶园8.78万亩。春茶生产前,为克服疫情影响,市林茶局于2月17日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全市春茶生产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前部署春茶生产期间疫情防控和开工前准备工作。2月24日,又提请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全市春茶生产用工组织工作的通知》,有组织地开展采茶工招募和使用工作,共招募采茶工近50万人,为109家茶企协调融资近4亿元。2020年,春茶总产量近3.6万吨,产值95.5亿元;夏秋茶总产量近3.45万吨,产值约27.5亿元。三是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扶持一批重点苗木花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花卉品质和效益,打造花卉品牌。建立区域性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发展赏花经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全市完成林业苗木花卉育苗4.23万亩,预计出圃合格苗木1.5亿株。四是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建设各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面积504.84万亩,2020年预计总值达到117.07亿元。五是壮大林业经营主体。全市现有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61家;有林业专业合作社811家、家庭林场114个、入社农户9.21万户。

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业。重点支持森林城市、康养基地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有条件的县区发展乡村旅游,加大旅游宣传,推介旅游精品线路。支持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扶贫,建设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3处,创建成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特色小镇12个、森林乡村77个;培育全省乡村旅游特色村3个,把1个乡村旅游特色村打造为A级旅游景区;择优培育、评定一批星级民宿,发挥示范效应,新增床位100张;推动浉河区、商城县加快创建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步伐。到2020年年底,全市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乡村旅游品牌得到深度推广,旅游综合效益持续提升,旅游扶贫成效逐步彰显。

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抓好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今年我市发展小麦种植面积470万亩,其中优质小麦(弱筋小麦)209万亩,优质花生11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2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参与稻渔种养贫困户1.3万户,从事稻渔综合种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经营组织发展到1304个,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4个、省级17个,打造了“绅诚禾渔”“宏运坊”“正礼”“稻虾共作有机米”等稻虾、虾稻品牌。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全市“三品一标”有效期内获证主体91家,产品123家。国家农业品牌1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52个,市级农业品牌59个。我市已经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9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4家,365家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122529人,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435.5元。

绿色承载希望,青山变成宝藏。信阳老区群众,正在小康的征途上,逐梦远航!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