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现任信阳农林学院科学技术处处长的史洪中,是河南省植病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茶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信阳市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获得“信阳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科协系统学会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
2018年,按照市科技局统一安排,史洪中被派驻到光山县青龙河土地信用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来到光山县以后,史洪中积极与县科技局取得联系,并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第一时间与合作社完成无缝对接,双方通力协作,制定工作目标,确定合作计划,围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对接单位的发展目标,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扑下身子,扎下架子,深入田间地头,为对接地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服务,也辐射带动合作社周边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史洪中团队与光山县青龙河土地信用专业合作社通过深入沟通,先后深入合作社16次,服务总天数40多天,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85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余份,接受电话咨询80次,让合作社上下及周边群众全面理解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基本原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水稻病虫害,保证了水稻生产安全、稻米产品质量安全和稻田生态环境安全,促进了合作社水稻增产增收。
引进先进技术,指导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史洪中团队认真指导开展生态种植、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天敌等生态调控技术,引进黑光灯、粘虫板、性诱剂等理化诱控技术,引进赤眼蜂、捕食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防治技术,指导开展使用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绿色农药使用,减轻了病虫害危害,指导稻虾综合种养、减肥减药增产技术。通过技术引导,降低了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减少了化学污染,避免了农药残留,提升了稻米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针对合作社技术难题开展科学研究。史洪中团队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注重科研工作与公司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专业特点,深入生产一线,积极从生产实践中寻找课题。与光山县青龙河土地信用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在助推企业科研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为促进地方特色技术产业的形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重视为合作社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史洪中团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自下而上”的农业推广理念,深入挖掘合作社技术潜力,调动合作社土专家、土能人的积极性,给予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后,鼓励他们在企业相互传授自己的技能,手把手传授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养不走的专家,为合作社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带动下,光山县青龙河土地信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正礼先后获得“全国种粮大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实用人才”“河南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感动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其事迹。
近年来,史洪中团队与光山县青龙河土地信用专业合作社对接,针对合作社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求,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帮助合作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光山县青龙河土地信用专业合作社现有稻田5000多亩,通过实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生产的稻米质量安全水平达到了国家标准,每年亩增效益100元左右。为了提质增效,史洪中团队为合作社引入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米精深加工技术,为合作社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劲。合作社生产出来的“正礼”牌优质大米被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该合作社帮扶贫困户158户、626名贫困农民就业增收。通过多年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周边地区的广大群众都能吃上品质优良的放心稻米,史洪中团队也被广大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信阳稻米质量安全的守护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