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想干事,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光山县“拥河发展”启示录(上篇)

编者按:“十三五”即将过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啃过难啃的“硬骨头”,经历过“攻坚拔寨、滚石上山”的拼搏,同心协力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品尝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信阳革命老区的光山县同样如此,夺取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新胜利,取得了新经验。本报今日起陆续刊发《想干事,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能干事,把可能变成为现实》《干成事,把现实变得更美好》光山县“拥河发展”启示录三篇述评通讯,其中有奋斗的汗水、非凡的成就、精彩的故事、深刻的启示。在全市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争先进位谋出彩的热潮中,有利于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本报记者 桂诗远 王 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光山县“拥河发展”的实践再一次证明,确实如此。

信阳市政协副主席、光山县委书记刘勇阐释:“‘拥河发展’的事实表明,想干事,才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能干事,才会把可能变成为现实;干成事,才会把现实变得更美好。”

这个“拥河”是潢河,是淮河上游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别山麓的新县万子山,在光山境内绵延48公里,流域面积919平方公里,其中经县城区段古称官渡河,是光山县的“母亲河”。

这个“发展”是变化,从当初将“官渡治理”作为突破口,到现在“百里画廊”基本形成。自2015年以来,“拥河发展”创造了一条河流、一座县城、一个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光山速度”:

——寻求突破。先期投资13.6亿元,完成“路、桥、坝、点、园”重点项目48个,建成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南城,“官渡八景”成为光山县人民休闲、健身、创业的首选地。原计划10-15年完成的任务,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

——布点连线。司马光小镇“一寨一河一渠九峰十八庄(园)”框架基本建成,龙山湖景区“一桥一坝三堤三园”建设如火如荼。此河上游的水资源和旅游产业深度结合,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效能凸现,以生态产业、美丽乡村为主的新业态初显“银色经济”效益。

——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拥河发展”已建设12座桥、100公里道路,带动沿线12个乡镇(街区)融合发展。一个10座桥、100公里滨河绿道和1000平方公里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新型城镇示范带的“百里画廊”徐徐绘就,精彩迭起……

影像是时光的化石。如此精彩的嬗变,在光山县业余摄影爱好者谢万柏的相机里,成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鲜活镜头。

眼下正值深冬,谢万柏黝黑的脸上只有眼珠和牙齿泛出白色,他身背相机,手上还拿着遥控器,正在龙山湖景区拍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照片。他告诉记者,从事业余摄影30多年,过去在这条河上拍照片缺少“新闻眼”,想在市级媒体发幅照片都很难。近几年,随着“拥河发展”的升级,照片“新闻眼”的“含金量”也不断提升,5年来在省级以上媒体发图片几千幅,现在业余时间总想着拍照片干点事儿。

光山县实施“拥河发展”,当初同样是“想干事”。

想干事,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凡事想干了,才会有希望;不想不干,则一事无成。想干事是干成事的重要前提,是理想化为现实的动力,是不懈努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光山县历届领导无不想围绕官渡河两岸谋发展,但因种种原因要么胎死腹中,要么半途而废。

“拥河发展”思路形成之初,光山县领导也面临着思想上的“痛点”、现实中的“堵点”。

坐在观光车上,官渡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一鸣介绍,现在光山的信访稳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当时却因人员集体上访成为全省的“上访大户”;现在车辆行驶的便民桥,投资仅100万元,当时偌大个县囊中羞涩;现在看到的沙滩公园,有栈道,有亲水平台,当时却被卡拉OK、夜市小吃占领,加之沿河的老工业废址和4处养猪场,官渡河的水质在“五类”以上,人们都不愿在此洗脚。垃圾堆、污染源、乱采砂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每年的县两会期间,都有这方面的议案和提案。

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的强烈反映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质量发展的期盼。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了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光山县以潢河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为抓手,2014年组织编制了《光山县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控制性详细规划》,2015年8月经县人大审议通过。当年,正逢全省在45个县开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光山县打响了“第一枪”。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是想干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规划,官渡河治理总体设计以宜居、生态、休闲、活力为特色,重点突出路、桥、坝、点、园建设,通过依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仅反映出想干事,而且体现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信心和决心。

顺民意,想干事,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

为加快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速度,破解项目推进难题,从2016年3月开始,开展“认识官渡河,规划官渡河,建设官渡河”的“一月一宣传”活动,让“拥河发展”战略深入人心。每半年开一次观摩推进会,牵头责任单位与牵头责任单位比,属地政府与属地政府比,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比,形成争先进位谋出彩的浓厚氛围,到2020年年底,先后召开了10次观摩推进会。

就在这样一次一次的推进中,人们从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项目,看到了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现实:从2016年谋划33个,到2017年的49个,到2018年的63个、2019年的83个,再到今年的88个,已完成投资23.6亿元,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40个,续建项目16个,新建项目32个……近几年,光山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生态魅力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几十项省级以上称号。

想干事,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为民初心,也是职责使命。2019年2月12日,光山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决定,将建设“百里画廊”作为“拥河发展”的新起点。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光山考察时提出“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的重大要求。光山县牢记嘱托,奋勇争先,围绕“拥河发展”,提出抓好“八个一”重点工作,即建好“一座城”,种好“一亩茶”,产好“一壶油”,养好“一群鸭”,联好“一根线”,用好“一粒药”,唱好“一台戏”,树好“一面旗”。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光山县正在追求更加美好的诗和远方。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