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根雕为伴 乐享晚年


□本报记者 李 倩

山林间不起眼的枯木、树根,在86岁的李长喜手中,变废为宝,神奇地变成了老虎、大象、野兔……个个都栩栩如生、透着灵气。

昨日,记者刚进李长喜家,就发现那里完全是一个根雕的世界。柜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根雕工艺品,每个根雕作品的体积都不大,但很精致。每一个作品都有一个标签,上面记载了作品的名字及寓意。

“这个作品雕刻的是一只老虎,老虎是猫科动物,猫科动物在愤怒生气时会夹紧尾巴,所以你看这里就是老虎的尾巴,这个作品的名字是《饿虎怒吼》。”李长喜拿着一幅作品娓娓道来,“这个作品要表达的是森林被毁,这只饿虎张开大嘴哀号,尾巴勾向前方,质问人类是谁毁坏了森林?主要是想呼吁大家爱护森林,与自然和谐共处。”

李长喜在退休之前是市农科院的研究员,经常上山下乡与大自然打交道,所以他都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创作。他告诉记者,他所创作精选的14件根雕作品,每一个作品的寓意都是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

李长喜与树根非常有缘分,用于创作的树根都没有刻意寻找,而是在工作中发现了就带回家放起来,有灵感时再进行创作。他说:“植物根系形态各异,有着独特的美。雕刻之前会仔细端详、揣摩,根据树根的形状进行加工。每一个树根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品,人为加工不能超过15%,保持树根最自然的状态才是好的作品。”

要让这些不起眼的树根化“腐朽”为“神奇”,除了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一颗解读艺术的心。树根拿到手后,李长喜会盯着它看了又看,根据木头的纹理、走势构思图案,构思成熟后再进行雕刻、打磨、上漆。“有创作灵感很重要。有时一件作品从创作到完成就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李长喜说。

李长喜创作的根雕作品不会进行售卖,这是他的个人爱好,乡邻想去参观他都非常欢迎。“希望大家能从我的作品中看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生活的家园。”李长喜郑重地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