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野 文/图
近日,河南省第二届医德医风先进个人评选揭晓,共评选出“河南省医德医风标兵”10名、“河南省医德医风模范”20名、“河南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30名。来自我市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陈新刚在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河南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从事医疗工作22年的陈新刚,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尊重、关心患者的宗旨,注重营造平等和谐、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用心呵护患者,用情体贴患者,用爱温暖患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陈新刚1998年从新乡医学院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从医多年,陈新刚一直从事普外工作,擅长对肝胆、胃肠系统疾病以及各种疝、痔、肛肠、甲状腺、乳腺、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各种外科手术有较深入研究。
“医生要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患者着想。”陈新刚说。许多患者不仅伤情严重,而且有的无家属陪护,连最基本的生活都要由医护人员完成,面对这种情况,他经常对全科医护人员说:“要用最大的爱心,尽最大努力帮助病人康复。”碰到一些家境十分困难的病人,身边又没有家属陪伴,陈新刚就与科室医务人员一起轮流照顾病人,为病人解决后顾之忧。
86岁的刘大娘,罹患直肠癌,家境十分困难,当陈新刚了解情况后,立即到医保中心为她办理了重大疾病保险,并到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同时在科室成立帮扶小组,对老人生活上照顾、心理上安抚,帮助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远程诊疗省内专家会诊,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
陈新刚介绍,在疫情期间,科室来了一位身患贲门癌的病人,由于患者年龄大,病情严重,还有合并心肺等基础性疾病,当时病人对癌症有恐惧心理,不愿意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患者的老伴患有高血压,生活不方便,他们的儿子又在外地,因疫情期间交通不便利,不能到医院照顾。得知这一情况,陈新刚立即通过微信视频和家属进行沟通,向医院领导汇报患者病情,并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制定详细治疗计划,最终患者顺利实施手术。术后陈新刚又两天两夜守在患者身边,直到患者病情稳定,才放心离开。
工作中,陈新刚因爱岗敬业受到同事们的称赞,也深受单位领导器重。陈新刚告诉记者,自担任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后,感到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
从2005年至2019年,陈新刚分别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中医大学一附院等地进修学习,还有短期的“充电”学习和学术交流。
这些学习经历让他至今难以忘记。无论是从治疗手段、方法,还是从治疗理念等方面,带给他的影响都很深远。2001年,当时的外科手术还以开刀为主,患者创伤大,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陈新刚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学习国内领先水平,开阔视野,做到学得会、带得回、用得上。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汲取新的医学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陈新刚说,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他还建立了医患微信群,随时在线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为了开展好微创手术,陈新刚自费购买模拟器在家练习手术操作技巧。本着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陈新刚先后在信阳市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小儿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取得良好效果。
陈新刚经常组织科室的医生外出进修学习,讨论学术,以便随时更新诊疗理念和方法,掌握新技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作为市卫健委健康巡讲成员之一,陈新刚坚持下乡义诊,积极参加“送医进社区”“健康扶贫”等志愿服务,免费为老百姓送医送药。
陈新刚用突出的业绩、高尚的医德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先后荣获该院十大优秀青年、优秀医生、技术标兵等称号,并在国家、省级等核心期刊上发表10余篇医学论文,取得了丰硕成果。
多年的从医经历,使陈新刚悟到,学好医术,做好本职工作固然可贵,然而学好做人,修好医德更为重要,因而在工作中,更坚定了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