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喜看油坊换新颜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结对帮扶油坊店村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王凌云

2020年第一场冬雪来临,寒意正浓,走进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结对帮扶村商城县丰集镇油坊店村,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加紧装修改造,紧靠省道新建标准化商砼厂房正在绿化施工,驻村干部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商议讨论着即将落地的多彩田园项目……

秋收冬藏,忙碌中积蓄着迸发振兴的力量。2015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扛牢政治责任,数年如一日,对该村倾全力、注真情结对帮扶,油坊店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扛稳责任,下好结对帮扶“一盘棋”

油坊店村地处商城县城东北5公里,呈典型的丘陵地貌,全村总面积3.44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总人口350户149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85户379人。

“过去村里基础弱,农业结构单一,没有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小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村里矛盾突出,群众意见较多。”油坊店村党支部书记冯家付介绍。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坚持把结对帮扶工作作为机关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扶贫工作主体责任,扎实开展结对扶贫各项工作。成立由机关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结对帮扶制度,精心选派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机关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结对帮扶工作,做驻村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深入村组调研,提出发展思路,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困难。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张国晖,常委会党组副书记杨明忠,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熊开程,常委会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孙丽平等领导同志多次带领机关相关同志到油坊店,进组入户访民情察民意,慰问困难群众,与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和共同帮扶单位负责同志座谈,话脱贫谋发展。机关处级干部与最困难的22户贫困户结对子帮扶,坚持定期走访,了解扶贫措施落实情况,资助解决贫困家庭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开展帮扶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已经帮助该村协调、引进各类项目资金1500余万元。

薪火传承,责任赓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先后3任驻村第一书记扑下身子,长期坚持精准帮扶,成为油坊店的“常住村民”。

“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服务民生落在实处,是组织赋予我的使命。”首任第一书记郭少明表示,任职期间,他坚持凝聚班子求进、精准识别求严、精准扶贫求实、基础设施求全、产业发展求效,为脱贫攻坚打下了良好基础,为后任带了好头。“驻村3年,这份责任、这份感情已经难以放下、难以割舍。”第二任第一书记杨辉任期结束后,克服孩子小、与妻子分居两地的家庭困难,按照组织安排,愉快地留下来与“接棒者”一起,继续为全村群众服务,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第三任第一书记徐伟的老家就在本村,面对父老乡亲,他坦言“压力山大”。“如果干不好,他们会骂我的。”面对记者,徐伟笑着说。3位第一书记全身心扑在油坊店,走遍了油坊店的坡坡坎坎、家家户户,赢得了村里干部群众的普遍信赖。

为让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驻村同志牢牢抓住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从制度建起,从学习抓起,从纪律严起,努力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切实加强村级治理监督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农村低保、五保和贫困户选定工作全面实现阳光操作,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处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得到特殊关爱。几年来,该村一跃从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到连续四年获评“明星村”“红旗村”,油坊店村实现了“蝶变”。

精准帮扶,凝聚干群同心“一家亲”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做到“精准”。在精准识别确定贫困户的基础上,驻村同志坚持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坚持一户一策,通过入股企业分红、金融扶贫、帮助安排公益岗位、社会保障兜底等措施有力推进该村脱贫攻坚工作。

“没有人大的帮扶,我这家恐怕早就散了。”见到郭少明、杨辉两任第一书记,贫困户胡修芳激动地连连道谢。“你们做了那么多事,我们全家特别感激……”公公患癌,丈夫多年甲亢,小孙子先天性脑瘫,小儿媳离家而走,一家十几口重担都压在胡修芳一个女子身上。想起那段艰辛岁月,胡修芳边流泪边向记者讲述着“她对家人不放弃,党和政府对她家不抛弃”的感人故事。原来,第一书记驻村后,不仅通过易地搬迁政策解决了她家住房问题,还解决了小孙子户口问题,并为其办好了残疾证,公公患癌21次入院治疗也多亏了驻村工作队及时帮助她落实大病救助政策。如今50多岁的胡修芳,利用国家小额贷款政策重新创业,和儿子一起注册创建了一家小型婚庆公司,一家人不仅住上了小楼、买了汽车,小儿子还重新走进婚姻殿堂。

76岁的曾召明是今年刚刚脱贫的贫困户。小儿子曾宪宝2016年因肝癌去世,孙子孙女正上中学,让原本因盖房负债累累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能帮助老人树立生活信心,三任第一书记想方设法通过产业带贫、对口帮扶等方式为两位老人落实生活保障,并为孙子办理低保,申请助学政策帮助姐弟俩减免学费,同时,利用人大组织优势,发动成功创业人大代表为其捐款捐物。

“市人大的张振森主任经常来看我和老伴儿,每次来都是问寒问暖,给钱给物。他们不是亲人比亲人还亲!”原来,今年夏天和冬天,老人两次因为意外坠伤,都是杨辉开私家车第一时间送其到医院救治,忙里忙外为他跑住院手续和报销手续,感动得老人哽咽落泪。

扶贫要扶志,只有扫除精神上的负累,才能让困难群众重拾信心,自力更生。在做好物质帮扶的同时,驻村同志还注重对贫困户的宣传教育,从思想源头上帮助贫困户脱贫。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到油坊店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宣传扶贫政策,送健康送文化送温暖,传导了文明新风,助力贫困户精神脱贫。在镇党委的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支持下,该村大力开展“红旗引领扶贫路,咱们一起奔小康”活动,选树脱贫红旗标兵4人,扶贫标兵5人,文明红旗标兵6人,带贫标兵1人,奉献红旗标兵4人,充分激发了贫困户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全村脱贫攻坚工作。

教育是拔掉“穷根”的治本之策。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高度关注,驻村同志先后为66名贫困学生落实了教育补贴,帮助5名贫困大学生争取社会捐赠资金2万余元,在“六一”等节日,市人大机关为村里贫困户儿童送去书包、文具、图书等物品,鼓励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真情换真心,勠力拔“穷根”。目前,该村“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通过五保、低保救助托底66户72人;通过入股状元香等带贫企业受益20余户、村光伏发电站项目受益20户、提供公益岗位10个。全村已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基金五道保障线。实施危房改造6户,异地搬迁7户,全村无义务教育阶段因家庭供不起而辍学的适龄儿童。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今年8月份的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中,油坊店村贫困户对帮扶工作满意率达100%。

倾力发展,擘画乡村振兴“幸福景”

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居面貌,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是驻村帮扶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几年来,在常委会领导同志和机关的关心支持下,驻村同志不辞辛苦,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改电修路,挖渠修塘,油坊店生产生活设施有了大变化。

“盘山公路绕村转、主题公园正在建,村里添了生态园、光伏发电人人赞,文化广场歌舞响、太阳能路灯真亮堂,农网改造又升级、居民用电没问题,安全饮水送到家、谁不把咱人大夸!”村民们在村文化广场演出时唱着自编的顺口溜,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不仅贫困户感激,我们全村人都感激。自2015年以来,在市人大的帮助下,村里新建了党群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和爱心超市,新修了12.5公里的村组道路、1700米的农田水利灌溉U型渠,新增5台变压器、60盏路灯,改造20处坑塘,把自来水接通到家家户户,出资帮助140户群众实施了卫生改厕。在市县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们又完成了村养老院的场地协调和规划设计工作,正在全力打造村部后山主题公园,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干群关系也融洽很多,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冯家付介绍。

养儿防老,可子女们大多都外出务工经商,农村老人养老一直是个大问题。在该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正在把一个已搬迁的小学校改造成一处养老设施。在它的旁边是一个已经基本建成的小公园。“来看看我们村的小公园,以后村里的老人散步锻炼就有地儿可去了,出了公园就可以去旁边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幸福大院)读书看报、聊天喝茶。在县民政部门支持下,我们正举全村之力,力争明年‘七一’前把它建好,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新任第一书记徐伟领着记者参观他们的最新项目。

生活环境美了,设施条件好了,最要紧的还是要发展生产,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驻村同志着眼“造血”,积极为村里谋划项目,发展产业。

油坊店距离县城近,交通便利,空气清新,发展体验式休闲消费项目具有优势条件。借着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驻村同志积极谋划打造“憩心园”生态示范园,该项目集观光、采摘、垂钓、农家乐餐饮等为一体,建成后可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并可为村里提供数十个就业岗位,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油坊店村地属丘陵,成片田地少,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到江浙一带务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病残,产业发展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我通过走访了解到丝瓜种植产业,亩产收入3000多元,成本低,销路也广,不需要太多人力,在家的老人都可以种,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商量后,我带领群众去河凤桥新桥村等丝瓜种植基地实地调研,随后自己掏腰包买了一些种子,免费发放给有种植意愿的群众,并鼓励杨湾组一户贫困户试种3亩丝瓜,今年已为群众增收3700多元,计划循序渐进,慢慢在村里培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驻村3年,杨辉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该村重点工作来抓。去年,他主动帮助贫困户姜太国协调申请了50000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建成了稻虾养殖基地,如今已初见成效。

村集体经济是积蓄乡村发展的“后备力”。2017年起该村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注入资金50万元,投入到怡思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集体产业发展,每年收益达5万元;同年,通过扶贫项目,村建设光伏发电一组,年收入5万元;2017年、2018年,将驻村第一书记两个年度的专项发展资金共40万元投入到西河旅游公司,年分红4万元;今年5月,又将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度的专项发展资金共20万元投入到丰谷粮油集团公司,年分红2万元。目前村集体经济每年可收入16万元。

“当下,全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在决战决胜之际,我们坚决杜绝歇歇脚、松口气的思想,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脱责任、不脱帮扶,按照党委要求,总结帮扶经验,强化工作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拓展产业带贫,向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目标继续前进。”孙丽平表示。

喜看油坊展新颜,一路高歌再向前。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悉心帮扶下,油坊店村正努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谋划项目,全力打造“富裕、宜居、秀美、和谐、活力”的美丽油坊店,合力唱响乡村振兴之曲!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