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三无小区”换新颜


□本报记者 李 倩

宽敞的柏油路、整齐的停车位、方便的车棚充电桩、整洁的楼道、洁白的墙面……这是记者对浉河区车站街道六里棚社区申城外运小区的初印象。

据了解,曾经的申城外运小区是常年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自治组织,居民生活秩序混乱,治安防范问题突出,消防设施缺失,管控难度大。

为彻底改变申城外运小区的问题,六里棚社区整合小区居民党员,成立了小区功能型党支部,通过入户走访、自愿报名和居民推荐等形式,从3个楼院8个单元84户居民中选出一批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居民,成立了小区自管会,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区事务无人管的难题。

申城外运小区的变化只是车站街道抓好“三无小区”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针对富邦小区、肉联厂小区等“三无小区”里楼宇老旧、基础设施条件差的情况,车站街道联合帮扶单位,围绕“一包五帮”制度,逐渐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帮扶单位为依托,以“双报到”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功能型”党支部、自管会,把小区居民和离退休党员积极动员起来,为辖区居民提供困难帮扶、矛盾调解、文娱活动等各类公益服务。

70岁的信柴社区居民马世清在柴油机厂1号楼星级文明楼组创建过程中,挨家挨户宣传发动,把创建的目的、意义耐心地向每位居民解释,让居民能够清理门前卫生和楼道卫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

“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小区的环境改善了,居民素质提高了,能为居民们办好事、办实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会一直坚持配合社区工作,发挥余热。”马世清说。

“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小区自治,让小区管理有组织、有阵地、有保障。今后,车站街道将继续在党建引领破解小区治理难题上探索和发力,努力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共建共享美好家园。”车站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