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 鼎 刘 翔 韩 蕾
顺着蜿蜒绵长的小路走进浉河区东双河镇塘埂村,菊花香味扑面而来,闻之沁人心脾,有村民正坐在菊花丛中采摘菊花,有村民在小路旁捆扎菊花秆。“我都70多岁了,也没法出去打工,在村里采采菊花,既能挣钱还能照看家。”11月27日上午,一位正在采摘菊花的老大娘对记者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利用好资源优势,我们在考察了传统农业和中药材的发展前景之后,发现中药材发展前景和效益更好。于是我们就考虑发展一些收益高、技术性不是那么强、普通老百姓都能种植的药材,从而带动周边群众发家致富。”浉河区东双河镇塘埂村驻村第一书记杨鸽对记者说。
通过“精挑细选”,2019年,塘埂村发展了20亩试验田,种植野菊花。没想到,小小的野菊花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一年时间挣了两三万元。看到了可观的效益,塘埂村决定扩大野菊花的种植规模,再种90亩野菊花。
从春天抢种花苗到花开遍地,如今,野菊花长势良好,已经进入集中采摘后期。
“村里流转了土地,采用‘党支部+公司+群众’的三位一体模式,大力发展野菊花种植。采摘高峰期也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务工,一天下来也能挣个六七十元钱,而且中午村里还管饭。”杨鸽告诉记者,90亩野菊花预计可以挣12万元到13万元,一部分让利给村民,一部分留给村集体,做后续发展的资金。“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村集体经济实力也在进一步增强。下一步,我们计划修路,再搭配着种点金丝菊,把田地发展成菊花观光基地。”
“老乡,采完了?”“对呀,一会就把采好的菊花带下山去了”……采访最后,记者恰巧碰到一位村民正在把采好的菊花装袋,看着她发自内心的笑容,满眼希望地看着菊花,让人不禁觉得这小小的野菊花,不仅承载着村民生活的希望,也让村民迎来了致富的“春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