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 勇)“买的玩具带有异味,怎么辨别真假?橡皮泥是否影响身体健康……”近日,浉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走进校园,面对学生们的疑惑,工作人员现场一一予以解答。
为进一步推动消费品质量安全社会多元共治,维护消费者权益,连日来,我市各县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紧紧围绕“促质量安全走进乡镇,为农民消费保驾护航”主题,与日常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同步开展、同步落实。
浉河区举办了消费品质量安全进校园讲座,普及校园消费品安全知识,引导孩子们科学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商城县设立了3个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选择易于辨识质量优劣的消费品,进行样品比对展示,现场讲解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解答消费中遇到的质量安全问题,帮助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淮滨县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协同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共调查社区、学校、乡镇3家,发放宣传资料500份,参与检验机构1家,设立监测点1个,出动调查人员50人次;新县创新宣传方式,深入乡镇、社区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识假辨假防假的能力,强化消费者正确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广大消费者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正确消费观念。
同时,各县区还丰富载体,细化措施,以网格化监管为依托,不断提高活动的影响力,致力于增强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科学消费、理性消费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基层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督促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努力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消费者参与的消费品质量安全共治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9个,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宣传册300多份,设置展板30多个,悬挂宣传条幅20多条,接受咨询服务15000多人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