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健康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致敬,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我市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受奖者集锦(十二)

熊性华:守牢关口

□本报记者 袁 野 文/图

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熊性华和同事们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请缨前往发热门诊,他们坚守岗位,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作为筛查发热病人的第一道关口,熊性华在接诊患者的工作中,不仅要熟悉病人病情,还要精准上报数据,收集病人的病历资料等,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任何一点疏漏和差错。由于发热门诊医护人员是24小时工作制,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浪费,熊性华和同事们尽量不喝水,节约时间仔细筛查每一位就诊的发热患者,用责任之心、担当之心,做到零感染、零漏诊,赢得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熊性华告诉记者,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一职业,就要在需要的时候勇敢冲上去,发扬不怕困难、连续战斗、敢于奉献的精神。守牢疫情防控第一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付小丽:全力以赴

□本报记者 李 凯 文/图

疫情的到来,给人与人之间平添了阻隔。在市中医院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守着医院的门,守着科室的门,守着每个通道的门,更守护着大家的安全。

在这场“疫”考中,该院针灸科护师付小丽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平均日工作10多个小时,每天电话上百通、步行超万步,写了数万字的工作日志……

穿上厚厚的防护隔离服,戴上一层又一层的手套,行动很不方便。一天下来,脚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再累,也要坚持!”付小丽坚定地说。

“如果说医生肩负救死扶伤的使命是在负重前行,偶尔会翻越几座山峰,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则是在攀登珠穆朗玛峰。”当问及经历怎样的困难,付小丽不愿多说,在她看来,能克服的就不叫困难。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