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康松)11月的光山,气温骤降,寒意凛然。在光山县城南3公里处的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验基地里,人声鼎沸,气氛热烈,来自光山县紫水中学的学生们在这里攀岩石、过索道、烙纸画、绘脸谱、驾飞机(模拟)、3D打印……个个孩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同时吸引着每一位前来参观学习的老师。
11月20日,全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会召开,全市各县区教体局分管研学工作的副局长、基教股股长,各管理区、市教体局直属学校分管研学工作负责人,各研学基地负责人,齐聚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验基地,通过现场观摩、总结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和省、市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全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我市立德树人工作成效。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年来,全市各县区、各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省、市关于研学旅行意见、方案要求,大力实施研学基地建设,结合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建设标准,打造了一批以革命纪念地、旅游景区、博物馆、校外活动中心、生态示范园、美丽乡村等为主体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综合实践、劳动实践、红色实践、生态实践、科学实践、人文实践等为主题,开辟了一系列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课程,把我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推向新的台阶,取得了新成效。
据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君行介绍,自2019年11月25日在新县召开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现场会议之后,全市各县区、各学校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有序推进了我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浉河区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教育、公安、财政、交通、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研学旅行工作,辖区各中小学校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方案,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促进了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罗山县制定了《罗山县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规划(2021-2023年)》,重点谋划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省、市级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光山县召开中小学校实践教育工作会,对全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进行安排,有序组织学生赴基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一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全面铺开,各地积极投入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各县区大力实施研学基地建设,顺应研学需求,结合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建设标准,打造了一批以革命纪念地、旅游景区、博物馆、校外活动中心、生态示范园、美丽乡村等为主体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全市新增命名省市级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4个,其中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大别山干部学院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一年来,各县区、各学校结合实际,按照就近、特色、实效和安全的原则,开辟了一系列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课程,以综合实践、劳动实践、红色实践、生态实践、科学实践、人文实践等为主题设计课程类别,丰富研学实践内容,保障研学实践效果。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县区、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研学实践活动,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光山县组织1万余名中小学生赴信阳市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为期3天至5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时组织10万余人次就近开展了红色遗迹革命教育,将红色基因植入学生血脉。
据悉,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位于光山县,是全国149所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之一,2014年10月获教育部、财政部审批通过,是我市唯一一所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基地建成了功能区域齐全的3个区10个场馆,有24个功能室、8个主题教育馆、38处场地及高空户外拓展项目、8大模块课程体系、80余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程,满负荷运营可接待2000名学生同时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满足全市100万名中小学生开展各种校外实践活动的需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