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初冬时节,淮水清澈。11月20日上午9时许,平桥新星学校的校园内,大课间活动气氛热烈,孩子们做体操、拍篮球、捉迷藏,师生互动,欢声笑语洋溢在淮河两岸。
“这些孩子中,80%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些孩子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他们生活、学习都在学校,老师全方位陪护,极大地解决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也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教育支持。”采访中,该校负责人陈萍向记者介绍。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良好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在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时,当时我想把孩子送进市区的公办幼儿园,可是难度很大,最后只好把孩子送进一家民办幼儿园。我那时就想,我们在城市里,孩子上一所优质的幼儿园就这么难,可想而知农村孩子的学前教育是多么欠缺。”陈萍说。
2005年,陈萍和丈夫在老家平桥区甘岸街道,着手创办新星幼儿园。因办园初衷是为了家乡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因此,该园得到了家乡父老的认可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办学16年来,在平桥区教体局、甘岸街道的倾心支持下,陈萍已成功创办成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平桥新星学校,在校学生2000余名,日渐成为我市民办教育中的一颗闪亮明星。
“民办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体现的是责任和担当。让农村的孩子能在校园里健康快乐成长,需要有温度的教育,更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陈萍说。
在脱贫攻坚中,陈萍作为一名党员和市人大代表,结对帮扶了两家贫困户,目前这两户人家已经脱贫摘帽;在教育扶贫中,该校真情帮扶困难家庭的学生,为他们减免在校的各项费用。董烨辉(化名)现在在平桥新星学校上九年级,他父亲去世时,他在该校上幼儿园。得知情况后,学校安排他吃住在学校,各项费用全免,校方表示还会继续帮扶,直到他上大学。像董烨辉这样的困难家庭学生,该校不仅减免其学习生活费用,而且特别关注其心理上的健康,让这些孩子在校园内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16年来,该校累计为贫困儿童减免费用50多万元,同时,温暖关爱仍在持续。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一代又一代高素质人才。平桥新星学校作为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市文明学校,始终坚持“创书香校园做温度、幸福教育”的办学宗旨,不断为农村孩子创造幸福,让孩子们的理想与梦想,在淮河岸边扎根发芽,进而绽放出精彩的人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