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 乐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一路风雨兼程,上下齐心协力,持续砥砺奋进,信阳终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手中这块熠熠发光的“金字招牌”是对这座城市孜孜不倦创建的极大褒奖,更是880万老区儿女的无上荣耀。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提质拓面,用如椽巨笔勾勒出一个文明之城的骨架,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一个崭新的信阳正迎面走来!
基础先行提“颜值”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谁?从创建之初,市委、市政府便给出了响亮的回答:人民。文明城市创建,不仅要看高楼大厦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灯火拼成的地平线。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完善功能改善民生,丰富内涵彰显特色,当下,徜徉在信阳城区,处处可以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提档升级。近年来,我市对各个街区、道路、公园、地块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建设、科学管理,用“家庭客厅”的标准来打造“城市客厅”。
“各种基础设施都跟上来了,道路宽阔平整,绿化层次分明,空气清新,心情自然舒畅……”当提及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变化,正在街头游园散步的市民李闵建赞不绝口,他的话语也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
“笑得再甜一点,再靠近一些!”平桥区小桥胡同里,一对情侣正在拍婚纱照,他们幸福的笑容和身后别具特色的胡同交相辉映,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可谁又能想到如今刷屏朋友圈的拍照胜地,在几年前还是无人问津的背街小巷呢?
“不仅是小桥胡同,全市260多条背街小巷全都焕然一新,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的生活。”市创建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断深入,信阳在背街小巷整治行动中“开足马力”,对小街巷不仅进行了道路平整、小区绿化、安装路灯等硬件设施的改善,同时按照“一街一形象,一区一风格”的思路,给每一条小街巷赋予不同的文化元素,展示文化景观,打造文化长廊,让小街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道路是城市的经络,道路绿化是城市的风景线。我市对中心城区申城大道、五星街、行政路等一批主次干道进行提质改造,持续打通新五大道等8条断头路,还加强对文化街、统一街等一批“毛细血管”的疏通维修,城市“颜值”直线上升。
内外兼修塑“灵魂”
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这是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灵魂所在。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文明城市创建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就是群众性、普惠性、公益性,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坚持为民务实的要求,扎扎实实为市民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从中受益。
“过去,这项业务正常流程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集中到一个窗口,只要材料齐全,一两个工作日就能办结出证。”佳美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一龙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拿到了两天前申办的环评验收和排污许可证,高兴地竖起大拇指。
文明城市,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快捷高效的窗口办事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
近年来,信阳以秩序优良、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群众满意为主要抓手,在全市各级各办事窗口单位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了申请办事的材料减少30%以上、市县各级3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标。同时,统筹推进综合服务窗口试运行,全面推动“多证合一”改革,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提高了政府效能,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从“外求”到“内修”,从“外治”到“内炼”,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宜居信阳每天都有新变化。
信啤小区的嬗变是一个缩影。
这个小区曾是平桥区最破旧的小区之一。在文明城市创建中,通过道路整修、管道改造、绿化建设、外墙粉刷、完善安保措施……信啤小区华丽变身,展露新颜。
“就连附近原本乱糟糟的农贸市场也‘变脸’了。”小区居民李淑仪欣喜道,所有摊位划行归市,摆卖整齐。采光充足,还没什么异味,买菜就像逛超市。
“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是信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年来,信阳坚持把创建的重心放在社区,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建设达标社区140个;对1831个居民小区进行分类管理,改造家属院、无人管理小区832个。
从硬件到软件,从人居环境到道路交通,从社会事业到政务环境……文明测评的一个个考核硬指标落地生花,蝶变成一个个文明信阳的精彩画面,城市的魅力指数、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民生工程暖民心
文明城市创建是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更是脚踏实地的民心工程。伴随创建工作的推进,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市区四一路涵洞拓宽后通车,进出城区“卡脖子”现象极大缓解;老干部活动中心投入使用,老年人活动有了新去处;羊山植物园、羊山森林公园先后开园,市民休闲多了好去处;埋入地下的雨污分流管道,正逐步改善着内河的水质;新时代物流园里,每天进出的物流车带来了生产生活的便利;改造扩宽后的新二十四大街,宛如一条长龙,连通着信阳与外界……
今年,一项项重点工程的陆续竣工,是市委、市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真实写照,也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
“没想到今年65岁的我,还学会了弹钢琴,真的是圆了年轻时候的梦想!”昨日,正在老干部活动中心练琴的林秀芳激动地说。
早在2017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与138家国内知名企业负责人共同出席了信阳市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对接洽谈会,总投资494亿元的30个重点项目采取PPP模式开始建设,项目涵盖了国道、高速公路类,城市道路桥涵类,城市公园、生态环保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类,主导产业类等。
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有序拓展了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加快供热供水设施改造、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进工程实施,我市明确了市级领导分包责任制,逐个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推进会、协调会,定期观摩评比,定期宣传督导。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市长尚朝阳和其他市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工地检查督导,了解项目规划、督导建设进度,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每一个民生工程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今年茶文化节前夕,我市部分重点项目集中投入使用,其他项目也陆续投入使用或者加快进度。新十八大街南段贯通工程、新五大道西段贯通工程等将于明年竣工。
已有的民生工程逐步完成或稳步推进,新的项目又在不断谋划。今年,我市分4批次开工了500多个项目,总投资近600亿元,涵盖制造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民生社会事业、新型城镇化等行业领域,成为我市集聚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快升级、提升城市高品质、保障民生新高度的“生力军”和支撑点,真正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文明创建成果。
多少个日夜的更替,写就信阳创建行进的脚步。一点一滴实干“细流”,汇集成推动城市文明进程的洪流。这是一次迎难而上的跋涉,一次革故鼎新的起航,一次奋力拼搏的华丽转身,一次换羽新生的形象重塑。
站在新的起点上,信阳将更加从容、努力地前行,文明的种子会在申城大地继续播撒,渗透到大别山儿女的精神基因中,烙印在老区信阳的大街小巷里,这座厚积薄发的宜居之城,正逐渐凝聚起惊人的文明能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