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以来,我市教体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牢记嘱托勇担当,争先进位谋出彩。在全省教育脱贫攻坚推进会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全省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前不久在河南省教育脱贫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介绍,我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连续3年排在全省第一方阵,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我市坚持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教育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实施“城镇扩容”“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改薄”三大建设工程,着力破解“城镇挤、农村空”问题。一是集中攻坚城区“大班额”。“十三五”期间,我市在城镇投入资金20.6亿元,实施“扩充资源”项目239个,新增学位14.37万个。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办学形式,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例。在中心城区,市九中、浉河中学、市三小等学校均代管了分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倍增。二是致力解决“农村空”。近年来,在乡村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30所,新增寄宿学位3.9万个,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问题;对一般农村学校实施“全面改薄”,总投入16.07亿元,覆盖学校1125所,惠及学生41.68万名。近5年投资3.8亿元,实施信息化提升工程,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建设网络直播教室92个,“专递课堂”惠及44所农村中小学,让农村的孩子也能近距离上“名师课”。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边远贫困山区的孩子,也能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学,实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由2015年的28.6%下降至2019年的6.68%,超大班额由2015年的15.4%下降至2019年的0.55%。
立德树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把孩子培养成才,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优秀品格。我市学生在参加的全国、全省活动中,为信阳夺得了一系列荣誉。如我市打造招飞“信阳现象”,仅2020年,全市空军、海军、民航招飞录取96人,其中空军录取27人,连续8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在首届全国汉字听写大赛中,我市选手摘取全国总冠军,并连续3年夺得河南省总冠军;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意大赛中,市三小勇夺全国总冠军;在全省校园足球比赛中,我市三五八学校足球队夺得全省第二名;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赛中,市九中创客团队荣获全国青少年普及赛冠军。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抓好初中环节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起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模型,综合分析、科学评价。多年来,全市普通高考本科进线率和名校录取人数一直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使全市贫困家庭学生有了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持续造血,全面加强技能培训
我市以县区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围绕经济发展办专业、就业创业强技能、脱贫攻坚开展培训,探索创新“一周一村、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将培训班办到贫困村,将技能送到家门口,各县区纷纷建设大棚蔬菜、水产养殖、苗圃花卉、汽车维修等职教实训基地,并全程跟踪技术指导。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了罗山县的种植养殖、新县的涉外劳务、光山的现场充绒、息县的食品加工等“一县一品”培训模式,为建档立卡家庭成员更好地实现技能脱贫。近5年来,全市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6期12000余人次,全市“进村办班、送教下乡”的精准脱贫技能培训模式在全省推广,一批贫困家庭通过教育脱了贫,教育惠民、富民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激发动力,全面优化师资队伍
增总量。全市不断完善以特岗招聘、公开招教、招才引智、政府购岗为主渠道的教师招聘体系,截至9月10日,我市8个贫困县共招聘教师5075名,占全市年度招聘计划的79.3%。实施“特岗计划”12年来,我市共招聘18273名特岗教师,占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48.6%。重管理。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李芳、河南省最美教师程东、全国优秀教师李化勇等一批“四有”好老师。坚持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引进基层紧缺人才相结合,开辟“招才引智”绿色通道,两年来共引进517名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坚持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每年开展5万多人次的“国省市县校”五级联动培训,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待遇。全面贯彻全国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补两贴”等惠师政策,2019年,全市发放“一补两贴”2.8亿元,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人均年增长1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惠师重教优惠政策,设立教师成长基金、激励基金。我市在全国较早制定实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返县返乡调剂办法》,特岗教师留任率达91.6%,入编率100%,受到教育部表彰和国务院通报表扬。
强化保障,全面做好控辍保学
我市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全覆盖的资助体系,2016年以来,全市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5.72万人次,资助资金16.08亿元;为14.12万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10.49亿元,确保不让一个家庭困难学生因贫失学。全面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学校1266所,享受营养餐学生254798人。开展“控辍保学”专项治理,对全市排查出的100余名辍学学生全部劝返到校。关爱特殊群体,促进教育公平,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提供保障。落实残疾儿童“一人一案”,采取特教就读667人,送教上门1215人,确保适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