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商城:扮美山乡富百姓


本报记者 徐立明 通讯员 柳士银 万 勇 杨佳林

商城县自古就重视油茶产业发展。蜂酿蜜、蚕吐丝、树结油历来就是商城的“三大宝”。树结油就指的是油茶。商城县油茶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油茶历史见于明嘉靖30年(1551年)的《商城县志》,距今460多年。那时商城县山区百姓已开始油茶栽培利用,除榨油食用外,群众还用茶油治疗烫伤、涂抹面部及头发,防止面部干裂和头发干燥等;用茶饼沤制肥料、防止病虫、洗衣洗头发等,至今南部山区还有不少农民仍保持着这种传统习俗。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的大别山老区商城,抓机遇、强短板、快发展、见实效,全力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全县支柱产业、扶贫产业、特色产业、健康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油茶发展规模达24万亩,挂果面积16.5万亩、茶油毛油年产量1670吨,年产值达3.5亿元,有效带动1.2万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油茶已然成为老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和建设幸福商城的靓丽新名片。

科学布局 政策支撑

健康发展,规划先行。商城县结合县域油茶产业发展现情,科学编制了《商城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细化阶段性建设任务,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逐步完成对现有11.5万亩老油茶低效林改造;建成长竹园白沙岭万亩油茶低改示范基地;新建观庙、汪桥秦湾万亩油茶示范基地;规划建设200亩以上油茶标准园区10处;持续保持油茶新造林每年不低于2万亩的建设进度,至2025年全县油茶发展面积突破30万亩,培育壮大油茶产业建设规模。

“大”产业离不开“强”支撑。商城县先后专门出台了《商城县关于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商城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并建立健全油茶产业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统筹整合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等涉农投资项目,向油茶种苗基地、油茶造林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倾斜,增设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验收合格的油茶新造林每亩按照1000元补贴,分4年进行补助,其中,造林验收合格的当年补助500元/亩、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补助200元/亩、第四年补助100元/亩,油茶低产林改造验收合格一次性补助300元/亩。

夯实基础 科技引领

近年来,商城县依托区域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持将林业生态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了一大批标准高、规模大、质量好的油茶基地。其中,现有规模面积100亩至500亩的油茶基地130余处、规模面积500亩至1000亩的油茶基地16处、规模面积1000亩以上的油茶基地5处。油茶基地的持续发展扩张,强力推动了油茶产业示范带、示范区的建设进程。

种植油茶,良种壮苗是关键。为推进油茶栽培良种化进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商城县积极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工作,选育出了“豫油茶1、2号”“长林-3、4、18、27、40号”等7个被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油茶优良品种,填补了全省无油茶良种的空白,结束了全省无正式认定的油茶优良品种的历史,建立了河南省油茶种质资源库。目前,商城县苗圃场和商城长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每年可提供优良穗条180万根、优质嫁接苗500万株、优良种源种子1.5万公斤,一举奠定了商城油茶产业发展之根基。

同时,商城县林业部门广泛开展油茶种植和抚育低改林业技术培训,以户内学习、户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林业技术送达到千家万户。今年5月份至今,商城县林业部门开班21场次,累计1800余人参训,着力培养出了一大批油茶“乡土专家”,切实达到“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的技术服务要求。2020年5月份,商城县长竹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丁大国获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乡土专家”荣誉称号。

创新机制 培育龙头

近年来,商城县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油茶产业发展的运营机制。在引进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大规模油茶基地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各界大力发展油茶基地,同时引导油茶加工企业,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与农民结成互惠赢利的共同体。此外,积极探索油茶山林经营机制改革,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油茶种植。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积极培育油茶加工企业。现商城县长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商大油脂有限公司、华宝油脂有限公司3家茶油加工企业年产茶油分别达500吨以上,其中,长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通过了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长园茶油获得了“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和证书,2017年长园茶油在中国茶油十大品牌评选中荣获第二名,年产值超亿元。

示范带动 绿色富民

商城县大力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兴办油茶专业合作社,把合作社设为县油茶产业高速发展的“转子”,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建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共34个,县林科所成立了商城县油茶生产联社,长园油茶公司成立了油茶技术培训学校。长竹园乡的长园野生山茶油合作社是以长园野生山茶油有限公司为基础,合作范围包括本县的长竹园、达权店、冯店、观庙等乡镇和湖北省的麻城市,连接农户5000多户,油茶现有面积10万亩,其中长竹园乡的白沙岭油茶基地面积在一万亩以上,连接了700户林农。长竹园乡五里山贫困户胡海洋说:“加上承包别人的茶园,我发展了近80亩油茶,仅此一项去年就增收近2万元,一举光荣脱了贫。我们村家家户户种油茶,一年收入三四万元的多着呢。”记者从长竹园乡了解到,该乡今年收油茶鲜果1万斤以上的就超过150户,其中贫困户占一半左右,按鲜果每斤可卖1.6元至2元计算,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油茶产业已经成为商城县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不负青山,终得金山。

昔日一片片贫瘠的荒山秃岭,逐步蜕变为今时一座座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商城县油茶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硕果喜人。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商城县将继续围绕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整合油茶产业资源优势,奋力推动油茶品牌化建设,积极探索油茶产业文旅融合,为商城人民脱贫致富、老区产业振兴发展做贡献!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