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夯实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石


——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冯康松 通讯员 魏 俊 吕华庆

大别山下,淮水之滨,在罗山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不仅哺育着勤劳勇敢的罗山人民,也孕育了蓬勃发展的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她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大放光芒。近年来,罗山县委、县政府始终站在“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抓脱贫攻坚”的高度,以职业学校为阵地,以职业培训为抓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脱贫致富“直通车”作用,勇于改革,锐意创新,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提档升级,努力探索出新时代职业学校飞跃发展的新模式。2008年,罗山县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2017年被教育部等6部委授予“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荣誉称号。

咬定方向,发展扛肩上

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集职业教育、电大教育、远程教育、师资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术资格培训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从1984年建校以来,历经二次合并、二度租借、四次扩建,沐浴着30多年的光辉历程,快马扬鞭,厚积薄发,换挡提速,弯道超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发展之巅,实现了规模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内涵发展,努力书写职业教育“奋进之笔”,已成为信阳领先、河南有位、全国知名的中等职业学校。该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河南省职教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河南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

走优先发展之路。发展职业教育是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罗山县委、县政府抓住全省实施职教攻坚计划的良好机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满油箱,开足马力,热情高涨地推进职教与普教同步发展、跨越发展。

走强校发展之路。2010年以来,罗山县累计投入2.5亿元,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标准配套的定位,实施了整体迁建,占地300亩、校舍8万平方米,大气磅礴、气压群芳,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运动区科学搭配、布局合理,连廊迂回的教学楼、玲珑满目的实训楼、宽敞明亮的餐厅、干净整洁的宿舍,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阳光大道、繁花似锦,构成了一幅壮丽的校园画卷,荡漾其中如入世外桃源。

走统筹发展之路。为全面盘活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罗山县政府对全县职业学校布局进行了大力调整,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合并了县一职高、师校和卫校,整合了培训机构,成立了县职教中心,统筹保障职业教育经费、统筹安排部门培训项目、统筹建设职校教师队伍,足额落实中职资助政策,大力宣传职教政策,形成了齐心协办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大合力,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在浓厚的发展氛围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创新图强,引领新时尚

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在外延发展同时,尤其注重内涵发展,坚持“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技能成就学生人生”的理念,秉承“厚德励志、砺能笃行”的校训,创新办学,推进改革,不仅走出了老路,而且引领了新路。

创新办学模式。该校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形成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协同育人的职教新模式。一是联办专业,按照互补、互助、互利的原则,学校先后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电商专业、高铁服务与管理专业、美容美体专业、3D打印专业,智能制造专业,摄影专业,会计、室内设计专业,先进技术进职教,解决了学校引力不足、企业人才不强的问题。二是共建基地,按照共建、共用、共享的思路,学校先后与企业联合共建了电商实训室、京东电商营销实训平台、汽修专业实训维修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把车间建在学校,把企业搬进校园,成功探索了“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三是冠名办班,学校提供场地设施,校企共建“订单班”“冠名班”,先后组建了“天马班”“苏扬电子班”“锐捷电商班”“新工匠班”“初颜音乐班”“初颜美术班”,实行订单培养、定向培训,解决了人才培训入口不旺、出口不畅的问题。学校办学思路的转变,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校吸引力和办学活力,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省内外多所兄弟学校来校观摩学习,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职教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

创新设置专业。该校贴紧市场设专业,贴近企业开课程,专业设置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产业等多个领域,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到自己喜爱的专业。根据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开设了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根据县产业集聚区用工需求开设了机电、电子、汽修专业;根据劳务输出现状开设了家政服务、高铁乘务专业,根据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形势开设了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美容美体、3D打印等专业,较好地适应了市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开设有25个专业,其中省级品牌专业2个、示范专业5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现代学徒制培养、中外联合培养、订单培养、中高职衔接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等凸显多元化人才培养特色,让学生在校学到技术、出校就能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该校围绕提升技能抓实训,由注重学历教育转向注重技能培养,成功与国际教学模式接轨,开办“中德班”,依托双元制教学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学生即学徒,学位即工位,车间即教室,推行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非常强,让学生轻轻松松学本领。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了更多的初中毕业生选择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一批又一批技能型人才走上了就业创业的道路,让广大职校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因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该校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

创新实践育人。该校紧紧结合县情校情,深化校企融合,多形式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一是链接工学。为加快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该校2004年率先开展顶岗实习,在全市开了先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探索出了“三结合”经验,即与学生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教师车间锻炼相结合,与毕业生就业相结合,学生参加顶岗实习认知了企业,成了企业的“准员工”,学生到顶岗实习企业就业的比例达90%以上。二是融通文化。该校厚植“职教文化”,打造文化育人品牌。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校企协同育人,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文化素养,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学生管理模式。多年的积淀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多元文化氛围,受到省内外多所兄弟学校前来观摩学习,该校被评为“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三是内外交流,该校积极架构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成功与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接轨,先后选派80余名教师参加了境内外多批次交流,邀请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来校交流,从中外课程对接、国际证照对接、国际学术讲座共享的角度,积极拓宽职业学校师生国际化视野。四是以赛促教。该校鼓励师生参加技能大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师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294人次,其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次,二等奖、三等奖3次;获得省级一等奖28人次、二等奖72人次;获得市级奖189人次,学校连续3年承办了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务实担当,释放正能量

2018年5月,全省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罗山召开。在河南省“喜迎十九大、职教中原行”和教育部职教专项采访活动中,《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都进行了广泛采访报道。

助力脱贫攻坚。精准开展技能培训是解决缺技术的贫困家庭技能不足的重要手段。该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开展“一周一村、送教下乡”。在培训保障上财政买单,培训师资广泛聘请、培训模式上因地制宜、培训方法上注重实践,制作培训“菜单”,培训前让群众“点菜”,培训时按“菜单”授课,培训后发放“专家联系卡”,对学员跟踪服务、全程指导,将培训班办到贫困村,将技能送到贫困户家门口,让学员都能学到一技之长。2016年10月以来,该校累计举办了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52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家庭劳动力5600余人,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该校探索出的接地气、能复制、可推广的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特色做法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连续3年的跟踪报道。

助力乡村振兴。该校依托省电大与罗山县“校地结对帮扶”机遇,开办了乡村干部学历能力提升学习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班,一大批学员正在接受全面的学习培训。村干部学历能力提升工程是针对罗山县乡村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执行省电大教学计划,开展网上学习,毕业发本专科文凭,为罗山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是支持罗山县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工程,通过3年的学习,采取面授与网上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助力文明建设。罗山县融合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依托县中等职业学校,组建了社区教育学院,带动全县社区教育活动蓬勃开展。学院建设了舞蹈、音乐、美术、书法、老年活动等5个体验室和网络学习室、多功能教室、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中心,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和由社会团体成员、退休干部职工、大中专学生参与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编写了富有罗山特色的社区教育实用教材,广泛开展了专业培训、网络学习和文体活动,社区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罗山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将乘风破浪,锐意进取,用智慧与心血写好职业教育“奋进之笔”,努力开创新时代职业教育新局面。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