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产教融合创特色 感恩奋进争出彩


——新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冯康松

2020年,风雨坎坷,疫情肆虐,新县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在落实“两个更好”中进位争先,以坚实的行动和骄人的业绩,续写了老区职业教育壮丽诗篇。新县坚持把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民生工程、人才工程、经济工程,重点扶持、强力保障,探索出一条多种形式联合办学、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新县紧紧依托河南省职教攻坚、国家级职成示范县创建等发展契机,不断创新机制,主动整合职教资源,优化职业学校布局,推进职教产业园建设,把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扩大职校学生招生和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的战略举措,取得了优异成绩。新县先后获评河南省首批职业教育强县、河南省职教攻坚先进单位等殊荣,2019年8月通过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验收,2020年1月被授予示范县创建合格单位。其中新县职业高中被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首批中职“双高工程建设学校”,2019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被授予国家级扶贫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目前,新县现有职业院校3所,其中高职学院1所、职业高中2所;职业院校在校生9398人,其中高职生2296人、中职生7102人;教职工605人,其中专任教师529人,开设专业41个,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

精心谋划,高位推进,筑牢高速度发展之基

新县始终把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放在加快县域发展的战略高度,举全县之力,聚多方之智,统筹协调,高位推进,做到上下一条心、政校一股绳、全局一盘棋。一是突出政府主导。立足抓常、抓细、抓长,制定《新县县域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把以职成教育为基础的涉外劳务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累计向20多个国家派出劳务人员4.1万人次,国外务工人数常年稳定在8000人左右,年实现外汇收入过亿美元,人均年收入10万元左右。每年开展“三农”人才需求调查研究与预测,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开办新型农民骨干培训班和贫困劳动力培训班,近5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86万人次。认真落实基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中职在校生6889人,高中阶段在校生职普比为1∶1.07。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把职业教育作为县长工程,成立由县长挂帅,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事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明确工作责任,分头推进落实。把职业教育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加强职成教育工作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乡镇齐抓、学校共管”的职成教育格局。三是落实政策措施。严格按照国家和河南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求,将职业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要民生实事予以落实。出台《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意见》《关于规范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农村职成教育工作规划到位、投入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对农村职业学校改革发展及涉农培训工作给予倾斜,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

精细管理,强化保障,打通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县紧盯师资、经费、硬件等关键方面,强化各项保障,推动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一是加强师资力量。通过“校内培养、外出培训、跟岗实践、订单招聘”等形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近3年公开招聘专业技术教师149名。根据文化课教学需要,及时从全县教师中选调骨干教师,充实职校文化课师资力量。推动政校合作,开展专家、技师进校园活动,从农、林、水、旅游、住建等部门常年聘请117名高技能人员兼职教学。落实“国培”“省培”计划,实施名师工作室工程,鼓励职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选派教师320人次参加国家、省专题培训,2359人次到企业车间接受实践培训。整合乡镇专业技术人才,按每校不少于3人标准,配备乡镇成校专职人员。2019年,全县职业学校师生比为1∶18.1;“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达31%。乡村共有职成教育教师、工作人员241人,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克服财力紧张困难,将职业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且保持逐年增长,近5年财政累计投入专项经费1.85亿元。严格按照创建要求,足额落实其他经费。2019年,教育费附加1205.2万元,用于职业教育386.56万元,占比32.07%;足额提取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经费45万元,占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总额2.2%;督促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相关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比例达4.39%。打造职教融资绿色通道,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搭台,民办唱戏”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格局。三是健全网络体系。构建以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和新县职业高中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内部自我培训为补充的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2020年秋季全县中职招生共计2102人,职普招生比为1∶1.24;依托新县电商孵化基地、机械研究总院集团教育培训中心、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人才孵化基地等平台,聘请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专家为客座教授,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活动,实现职业教育师资、设备资源互助合作、资源共享,乡村成校覆盖面达85%。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组建豫南涉外职业教育集团,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新县职业高中等职校,先后与毅辉智能、北京八维集团、日本汽车工业联合会、羚锐集团等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目前,全县共有校内实训基地13个、校外实训基地70个,实训课开课率达97.5%。

精准施策,立足县情,强壮高效率发展之魂

新县把职业教育作为做强县域经济的突破口,着力调结构、提质量。一是优化规模结构。根据县域实际情况,积极调整职校布局,共建成职成教育机构27所。其中,投资2.6亿元建成的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第一所面向国外就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31个专科专业和20余个短期培训专业,在校生突破3400人,年培训各类技工4200人以上,获评全国唯一的出国劳务扶贫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河南省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新县职业高中作为县级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示范校、河南省首批中职双高工程建设学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教攻坚先进单位。二是细化分类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设置特色专业41个,构建涵盖种养、家政服务与管理、汽修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建筑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等六大岗位群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95%,培训需求满足度达97.3%。2019年,职业教育培训达12270人次,是全县3所职业院校在校生总数的1.3倍,群众对职业教育满意度达97.5%。三是强化就业服务。将保障就业纳入完成学业重要内容,成立“招生培训安置办公室”,紧紧依托当地、国内和国外3个市场,不断完善职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对接受职成培训人员创业在用地、用电、办证、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构建“学校—学生(农民工)—公司”就业服务网络。近3年,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让群众既“富脑袋”,更“鼓腰包”。四是深化产教融合。出台《新县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鼓励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合作,建成信阳羚锐生态农业、奇龙岭民俗文化园、茅屋冲家庭农场等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解决本县就业5000余人,其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占比45%。五是助力脱贫攻坚。将职成教育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立信阳市首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按照“学历+技能+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两培两带”行动,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带动村集体经济提升发展,大力培育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领军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双创”实用人才,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实现行政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全覆盖,厚植农村发展人才优势。建立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开展“红城月嫂”“红城管家”等实用技能培训万余人次,确保每个农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项至2项实用技术,让群众走出课堂奔地头,成为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全县建成“多彩田园·创业工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89个、“扶贫车间”48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91家、家庭农场259家,带动3.6万名贫困群众致富。特别是近年来,新县职业院校技能脱贫培训工作成绩显著,成为全省职业教育“百花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聚焦“三农”,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全力服务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工作。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全县职业院校累计培训学员31029人次;新县职业高中作为省教育厅精准脱贫技能培训基地,聚焦农村实用技术,主动与各乡镇(街道)联合开展实用技能培训,5年累计培训农民学员15000多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00余人次;该校的技能培训工作先后被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信阳日报》等专题报道,2018年全省中职教育助推脱贫攻坚总结大会上新县作典型发言。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借助其劳务输出和专业优势,先后举办家政服务、挖机操作、汽车驾驶、韩语、电焊电工、入伍新兵、保育员高级研修、党性教育、红色教育等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5年累计培训学员14017人,学院先后获评全国出国劳务扶贫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河南省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