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柳/文 秦旭 华祯/图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的我市迎来了一批客人——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三十多位蜚声文坛的作家们。他们先后走进光山、新县等地,聚焦总书记殷殷嘱托,用文学采风的方式描绘老区干群一切为了”两个更好“的时代画卷。
10月24日至25日的两天里,作家们风尘仆仆,跋山涉水。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一行人“见证了”大别风雷星火燎原的壮阔历史。信阳博物馆内,作家们流连忘返,零距离感受来自历史深处磅礴震撼的力量,任思绪飞扬。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里,一望无际的油茶花竞相绽放,烟波浩渺的龙山湖尽收眼底。东岳村里,年轻的讲解员绘声绘色,使每一位作家都如身临其境,深深感动于总书记对老区群众的一片深情。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光山十宝”、智慧光山、拥河发展的理念为“两个更好”的蓝图添上亮丽的色彩。走进新县这片红色热土,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首府旧址,心有崇敬意,脚有千斤重。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红色故事和“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精神深深打动感染着每一位作家。田铺大塆,屋后古木参天,村旁溪流潺潺,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处处都能望得到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信阳,作家们还慕名参观了司马光故居和邓颖超祖居……所到之处,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秀美的风光,无不令这些文学大咖们思如泉涌,啧啧称赞。
大美信阳是怎样的所在?在这片“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的土地上,作家们的脚步是诗意浪漫的。
北京市委机关刊《前线》研究室副主任许海几天行程,有感而发,作词《临江仙·大别山》战地重游共新友,无倦山水行走。清风拂袖小村口,依稀故人在,相顾频回首。试问别后竟何如,遥指西山稻熟。方塘云影风荷举,当年弹痕地,今日创客居。
河南著名杂文家马承钧看到作家群里的活动消息后,即兴赋诗一首:信阳迎文鹏,大别秋色浓。豫南多圣迹,佳作抒豪情。
上海诗歌协会副会长许干生在还没离开信阳的时候就怀着满满的激情写就了《初识信阳》。“风啊,浪啊,阳光啊,以及主人的热情,一切都恰到好处地迎合着客人的心情。”“古色古香的观光船缓慢行进。湖周边的生态林,司马光油茶园,掀起了心中的涟漪。”“我似乎看到了古代司马光砸缸遗留的瓦片,和一年前站在油茶园,与百姓亲切交谈的领袖身影……”
“未曾离开,已盼再来。”临沂日报高级编辑、中国写作学会原理事彭友茂说,自己的老家沂蒙山区跟信阳一样,都是革命老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几天来的所见所闻还是令他惊讶:这是一片了不得的土地,历史如此悠久、文化如此富集,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难得的大气魄、大格局。
两天时间虽短,却时时处处令人激情澎湃。不管是脚踏实地的行程中,还是各抒己见的座谈会上,作家们总是难抑强烈的创作欲望。
对此,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游宇明表示:“信阳厚重的人文历史,秀美的自然风光,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区努力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触发了我们的创作激情,我们将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推介信阳。”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松滋市旅游文化协会执行会长张建国感言:信阳热情好客、古老而年轻、实干创新、潜力巨大、故事丰富,让我们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氛围里沉浸。
被记者“围采”多次的河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汪金友用简洁有力的话语表达了作家们的心情:“感谢信阳!致敬信阳!学习信阳!再见信阳!”
……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