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为何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宣传文化系统亟待破题。2019年10月,河南籍作家梁庆才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时代答卷——来自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攻坚报告》(以下简称“《时代答卷》”),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品聚焦的河南省光山县是中央办公厅(以下简称“中办”)定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作品中,中办扶贫干部和一线干部群众之间的双向教育和感动,光山县委、县政府作为“一线指挥部”在化解各种矛盾时的奋进和担当,一线扶贫干部在新时代迸发出的无限动力,普通群众的心路历程和他们蕴藏的无穷智慧,一代代大别山人在与贫困作战中的前仆后继……这一个个牵动人心的脱贫故事,展现了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波澜壮阔的扶贫场景,为中国扶贫留下了一部鲜活的党员干部创业史、人民群众奋斗史和中国社会变迁史,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时代答卷》告诉我们,讲好中国故事,选题、人物、元素、技巧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好选题是基石,好人物是灵魂,好元素是载体,好技巧是手段。四者互相依托,密不可分。对于宣传文化系统来说,只要选择好选题、刻画好人物、挖掘好元素、掌握好技巧,就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
一、讲好故事要有好选题
对于任何新闻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尽管现在的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内容为王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好故事自带传播热力,好内容就是流量源泉。要想传播好故事,首先必须要选择好选题。一般来说,好选题具备四个特性:新闻性、时效性、关注度、重大性。《时代答卷》也不例外。
(一)从新闻性来说,光山县作为中办定点扶贫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由乱到治、由贫困到脱贫、由粗放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深刻原因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变化和原因,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新闻性。
(二)从时效性来说,2019年5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正式批准光山县退出国家贫困县行列,光山县从此甩掉了戴了34年之久的贫困县帽子;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和文殊乡东岳村,考察调研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中办在光山县扶贫工作情况。作为中办定点扶贫的国家级贫困县,光山的脱贫摘帽天然令人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更是对光山高质量脱贫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认可和殷切期盼。创作一部以光山窥全国、从中央看地方,以扶贫攻坚为主题的报告文学,正逢其时。
(三)从关注度来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年”,时不我待,我不负时,迫在眉睫。光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何以在短短五年时间里,破解“脱贫攻坚”难题,形成“脱贫攻坚”对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光山模式”?“光山模式”对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有何启示?对政界、经济界、基层群众有何启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何启示?对此,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四)从重大性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脱贫攻坚工作如此重要,其题材的重大性不言而喻。
二、讲好故事需要好人物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人物自然是故事的灵魂。没有人物,故事会索然寡味;没有人物,所谓的思想、精神、理念都无处寄托,故事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时代答卷》中,人物的刻画都个性鲜明,骨肉丰满。
(一)典型性(个性化):
比如,县委书记作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最高指挥者,在这场战役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疑是《时代答卷》中不可或缺的主角。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具体的事例,通过一个个关联的人物,塑造了光山县委书记刘勇有情怀、有情义、敢担当、有作为的形象,把县委书记站位的高度、做人的温度、做事的风度描写得淋漓尽致。
在第一章“浮光蒙尘”中,作者从“12·14”恶性突发事件、白雀园信访群体事件和网络负面舆情写起,让读者深切地感到了“浮光蒙尘,光山无光”,从而引出刘勇的临危受命,给读者以强烈的期待感和悬念感;再讲到上访群众长期围堵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导致县委县政府无法正常办公,开会都得另选他地,初来乍到的代县长刘勇提出“政府日常会议必须在政府大楼召开”和“县长必须在县政府正常办公”两条刚性要求,让读者看到了他正视问题的勇气、坚守底线的硬气和依法治访的理念;为了提振光山人的精气神,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他牵头提炼了光山的“五种精神”,提出以“五种精神”为总引领、以“六大战略”为总抓手、全面建设“中国智慧之乡”的工作思路,向全县人民响亮地发出了“爱光山、加油干、奔小康”的号召,体现了顶层设计的良苦用心和高瞻远瞩;通过白雀园事件,他发现法律专业人才李学荣,动议调整其担任县委群众工作部部长。李学荣不负期望,提出“降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析流量”的12字工作思路和“3321”工作法,光山信访工作终由“拖后腿”变成了“争先进”。对李学荣的使用,体现了刘勇善于识人、知人善用的领导能力;责令限期打通长达10年之久的10条“断头路”,提拔重用作出突出贡献的弦山街道宣委龙保军和县政府党组成员詹军,可谓意味深长、一举多得:打通城区“断头路”,盘活全县交通网;啃下拆迁“硬骨头”,练出干部“真功夫”;提拔有为干部,树立业绩导向;破解民生难题,赢得百万民心;挽回政府公信力,体现为民情怀……有力彰显了刘勇的政治智慧和担当精神。下决心治理官渡河,体现了刘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制定官渡河区域规划时,刘勇提出:必须首先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来解决光山发展中的许多重大前提问题,比如,建设的是什么样的光山?只有解决这些大前提,工程技术问题才有依据。否则,规划做得再好,不切合光山实际,都没用。通过这样一席话,作者把一个懂哲学、擅规划、讲政治的刘勇描写得栩栩如生。为了保证官渡河综合治理能够“一张蓝图干到底”,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连续性,提请县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规划,读者可以窥见刘勇“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推动光山高质量脱贫,刘勇把眼光瞄向了停运10年客运业务的光山火车站。为了恢复客运,刘勇亲率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迎接武汉铁路局调研组,让人感受到非同一般的礼遇和尊重;他亲自陪同调研组考察,并承诺用财政资金为火车站运营托底,让人感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决心和勇气;成功开通客运,客流川流不息,铁路地方相得益彰皆大欢喜,体现了刘勇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多次带队徒步视察马湾村3.5公里坑坑洼洼的河岸小道,使得紫水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冰知耻后勇,攻坚克难,终于成功“解放”马湾,打通道路,刘勇的聪慧可见一斑。“官渡出平湖,大松干大事”“马湾人民讲大局,马湾百姓想发展,马湾群众有觉悟,马湾干部有作为”等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经典语言,刘勇的幽默诙谐跃然纸上。“全县的民生工程竣工仪式,谁干事,谁剪彩、谁讲话,县领导一律不讲话”的规矩,让读者感受到刘勇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激励下级、以人为本的美德。作者通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张莉参与官渡河治理规划的故事,用张莉之口对刘勇进行了客观评价,更让人信服:“在光山,有着一群正在为老百姓做事的人,共识形成的基础是共同的理念和情怀,有了这样一群人,这个规划做得很理想,真的很理想。”“光山,真的是干得比我画得还好啊!”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看到光山变化后的感触,就是对以刘勇为代表的光山干部的高度评价:“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如果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走出自己的路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名干部在当地就是合格、优秀的……光山近几年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变化,光山人的精神面貌有很大提升……”尾章中,作者写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光山,并充分肯定光山的脱贫攻坚工作,更是对刘勇及光山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和亲切激励。
再如:在第十二章“‘卡莫西多’的扶贫日志”中,作者刻画了殷棚乡土楼村第一书记梁鹏历经磨难而又矢志不渝的形象。因为梁鹏从小做过多次手术,长了一张完全变形的脸,所以,一路走来没少受打击。但他内心强大,加倍工作,自强不息,成绩斐然。特别是在他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担任第一书记,为脱贫攻坚牺牲了健康,作出了贡献,赢得了民心。因为相貌原因,梁鹏很少对外吐露心迹,靠手机书写日志和打油诗抒发情感。梁鹏的特殊经历,让很多读者泪湿眼底。
(二)代表性(普遍性)
书中人物,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层次上说,覆盖了县级干部、局委办干部、乡镇干部、村委干部、普通群众;下派干部中,有中办派驻干部,有省直单位派驻干部,有市直单位派驻干部,有县直单位派驻干部;科级干部中,有原本等待平安退休、一心只当太平官的水利局长,有豪情满怀、意气风发的交通局长,有驻足观望、顾虑重重的“官指办”主任,有心灰意冷、临危受命的街道宣委,有敢于担当、背水一战的街道书记……这些人物,涵盖了光山县各个层次的群体,覆盖面广,代表性强,说服力大。
比如,中办派驻光山扶贫工作组组长党孝民,也是作品中一个重要角色。他对人真诚善良,做事敢于担当,见解高屋建瓴,树立了中央国家机关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
截至2015年年底,光山县贫困人口是7957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8%。很多人都认为,光山不是很穷,脱贫攻坚任务不重。而党孝民却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角度提出恰恰相反的看法,让当地干部茅塞顿开:79573的总基数非常大,在信阳10个县区位居第一,在全国比例都是比较高的。中办定点帮扶的另外一个县陕西宁陕,全县总人口才8万多人,而光山的贫困人口就接近8万人。同时,这8.8%的人口,极少数比例是因学致贫和自然灾害扶贫,绝对多数都是因病致贫和壮劳力缺失致贫,这两种情况都是致命的深度贫困,是最难攻克也是最需要攻克的部分。此外,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后,党孝民提出了脱贫攻坚“乡镇主战,局委主建”的思路,成为撬动光山脱贫攻坚“巨石”的神来之笔,凸显了党孝民视野之广、眼光之深,中央国家机关干部站位的高度可见一斑。
在晏河乡付店村敬老院,党孝民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并交代村支书:“老人们有你这个村支书很幸福,拜托把老人照顾好。”亲切的态度、朴素的语言,让村民和随行干部无不感动于中办干部的平易近人,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做人的温度立体可触。17岁的邹家女孩命运多舛,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不到一岁时养父病逝、养母出走,只能和没有血缘关系的爷奶一起生活。党孝民把邹家作为他联系的贫困户,顺手掏出一把钱给孩子,遭到孩子的断然拒绝。面对孩子内心天然的自卑和戒备心理,党孝民反思了自己的做法,决定从根子上帮助贫困家庭脱贫。村里搞起产业扶贫,邹家生活逐步变好,女孩深受感动,主动要到党孝民的手机号码,发去“谢谢您,党爸爸”的信息。邹家女孩的故事,折射了党孝民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揭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孝民完成扶贫使命离开光山时,几百名干部群众为他送行,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他的恋恋不舍。在光山返回北京的路上,党孝民一直泪水长流,让读者感到了他对光山这个“第二故乡”的深情厚谊。
在发现一个村子的安全饮水受到污染,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慢性病人的情况后,党孝民心急如焚,当即找到光山县水利局长朱大松要求尽快解决。从客观上说,这个任务线路长,工程量大,资金缺口多,时间紧;从主观上说,即将退居二线的朱大松只想平安着陆,明哲保身。因此,朱大松就想搪塞过去。结果,遭到党孝民毫不留情地批评。敢于触及矛盾,不做“怕得罪人”的“老好人”,体现了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勇于干事、敢于负责的气度,敢担当、有作为的风度。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国家机关干部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的碰撞与磨合。
比如,县工商质监局股长徐开春的遭遇,也是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七旬母亲患有中度老年痴呆症,经常走失;父亲瘫痪在床14年,生活不能自理,家庭负担非常沉重;单位工作表现突出,但因各种原因一直不能进步,内心的压力和苦闷可想而知。而当局里选派他到贫困的方洼村担任两年驻村第一书记职务时,他还是以大局为重,取得家人支持,迎难而上,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脱贫攻坚的火热战场。刚到方洼村,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全村贫困人口接近1/3,山多田地少;前任村支书兼主任因病去世,两委班子群龙无首,属于山区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是全县贫困村的典型代表。方洼村的情况,折射了贫困之艰、扶贫之难。徐开春经过深入调研,制作了方洼村平面地形图、贫富立体结构图、精准脱贫路线图3张规划图,为脱贫攻坚找到了方向和突破口,展示了扶贫干部的智慧。听说中办定点扶贫光山需要确定一个贫困村作为联系点,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价值,经过多方争取,成功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体现了扶贫干部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强烈的担当意识。在中办扶贫工作组的推动下,方洼村实现了“组组通”,打通了通往村民组的“最后一公里”;重新认定贫困户,迈开了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和中办扶贫干部郭伟立的雪夜谈心,让读者感受到徐开春的重情重义……在各方的合力推动下,第一书记徐开春终于撬动了这个小山村的命运;以这个小山村为支点,光山县又撬动了全县脱贫攻坚的“大杠杆”。徐开春的境遇,是许多基层一线公务员的缩影,立体丰满,真实可信。
(三)自利性(本能性)
自利性是人为自身谋求利益的功能属性,也是人的本性。通常来说,一个普通人,都是凡夫俗子,都要食人间烟火,都有七情六欲,都会喜怒哀乐,本能都是趋利避害。《时代答卷》中,所有人物的刻画,都没有空喊口号,也没有随意拔高,都直面人的自利性,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设身处地,产生共鸣。
比如,中办干部郭伟立,是个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接到单位通知,要符合条件的干部报名到地方挂职锻炼。他本来没有任何农村生活体验,为表明自己的姿态,当即报了名。但当几天后组织通知他“如愿以偿”时,从一开始就没想过真能被选上的他不禁大吃一惊。特别是当他看到同批去地方锻炼的同事,只有去光山和陕西宁陕的叫扶贫,其他同事叫挂职。区别在于,扶贫有硬性任务,挂职以学习为主;再一打听,他去的光山在大别山区,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心里真有想法:十几个人,人家去的都是好地方,怎么自己成扶贫干部了。这个人物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动听的口号,只有人朴素的本能,合情合理,让人信服。
(四)时代感
每一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以及人的心理特征和仪态等,都具有特定的时代特点,并影响和构成了人物的独特精神面貌。作者把人物这种独特的精神风貌鲜明、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会给观众留下强烈的时代感。
比如,在新时代到来之前,光山县连续发生数起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及其他信访案件多达2000余件,“光山告家”成为“智慧光山”的一个另类标签。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压力巨大,各级干部疲于应付,普通群众怨气日增。代县长刘勇刚刚上任时,上百名群众经常堵住县委县政府大门,有时甚至冲破安全门穿过大院广场,县委县政府被迫转移到数公里外的行政会议中心办公。县委县政府不能在机关正常办公,直观地展示了光山县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国家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的一个缩影。
新时代有新特点,新时代有新任务。进入新时代后,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矛盾和问题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动力,把化解矛盾当成推动改革发展的机遇。在这个背景下,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再比如,弦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启旺知难而上,攻坚克难,在年关前用短短5天时间打通了5年没有打通的“断头路”兴隆路;因为担心、畏难等原因3次坚辞不受“官指办”主任的李一鸣,在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官渡河区域控规性详规后受到强烈震撼,同意出任“官指办”主任,为官渡河生态治理立下汗马功劳;紫水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冰破釜沉舟,化压力为动力,用50天时间“解放”马湾……光山干部身上所发生的这些深刻变化,折射出崭新的时代背景。
三、讲好故事要有好元素
讲好故事,还需要有好元素。笔者认为,《时代答卷》之所以好看,具备了冲突感、现场感、价值感、独家性四大元素。
(一)冲突感(悬念感)
冲突是故事的引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性;悬念源自冲突,没有悬念就很难吸引读者眼球。
《时代答卷》第一章“浮光蒙尘”用震惊全国的光山县23名小学生被砍伤的“12·14”恶性突发事件开篇,介绍了白雀园拆迁纠纷事件、“刀砍村民棺材堵路野蛮征地”网络舆情、百人进京上访事件等多个负面事件,这些事件摩擦冲突感尖锐,悬念感突出,让读者惊心动魄,不忍释卷。
一句“这时的光山,最不缺的就是矛盾”,折射出光山问题之多,矛盾之深,政府压力之大,群众怨气之重。作者从重重矛盾写到信访困局,由疏解信访困局再写到化解深层矛盾,充满了复杂的利益冲突、矛盾纠纷和极强的悬念感。不管是解决白雀园信访问题,还是县领导重回机关办公楼正常办公;不管是打通10条“断头路”,还是破解城区拆迁难题;不管是中办干部党孝民和县水利局长朱大松关于解决村庄饮水问题的分歧,还是方洼村贫困户的重新认定;不管是发改委“大主任”周阳和“小书记”张成全的观念碰撞,还是面残心热的第一书记梁鹏与东岳村两任村支书的争执;不管是光山羽绒的危与机,还是蓝天集团的社会扶贫;不管是“淮南茶”得以“光州上”,还是县林业局长王淮苦苦探寻“聪明物种”油茶;不管是打通“司马光专列”还是“官渡出平湖”……全书以矛盾为开篇提出问题,以研究矛盾成因来分析问题,以化解矛盾最终解决问题,生动地回望了光山贫困之态,凸显了扶贫之难,激发出干部群众的脱贫之志。
比如说,东岳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家大年三十的心酸遭遇,让人感到农村的贫困村干部工作的艰辛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天,忙活了一年的杨长家在给五保户发完救济款、兑现村干部工资白条后回家,妻子见他却把笤帚一甩,扬长而去。原来他家的堂屋里,一个村民拿着个布袋正在坐等他。这个村民明明知道自己不符合领取几百元的救济标准,却趁过年到村支书家来索要,其实是想要些东西回家。杨长家不得不强压不快,向他解释救济款发放的标准,让他缺啥年货就拿。村民真的起身在他家里翻箱倒柜,往布袋里装东西。杨长家忍无可忍,血往上涌,拿起茶杯重重地摔在地上。村民见状,拔腿就跑,张口就喊:“快来看啊,大过年的,支书不可怜老百姓,还要打人!”左邻右舍跑出来,看又是这个村民,就把他骂走了。村民走后,杨长家长叹一声,长久没有说话。
(二)现场感(画面感)
现场感是新闻作品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受众在获悉新闻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突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
通读《时代答卷》,可以时时体会到其中真切鲜活的现场感和强烈的画面感,也随之增强了读者的心理参与感和关注度。作者有着数十年的军旅生涯,在他的笔下,脱贫攻坚就像是一场宏大、激烈的战役。于是,笔墨之间就充盈着铿锵之声。从作品的章节名称中,读者可以管窥出文字之间的紧张气势,“初涉官渡河”“鏖战在水陆间”“定叫真情撼动天”“‘中军帐’里挑灯看剑”“响鼓也得要重槌”“‘充绒大军’的危与机”“‘邱教头’和他的‘网络军团’”“‘解放’马湾”……都让人不由得热血沸腾,血脉贲张。
比如,在“小老板”陈世法回忆自己的创业历程时,讲到了1996年他从杭州回到老家后看到的一幕,让读者如临其境,泪如雨下:
在殷棚乡的崂山脚下,正弯腰在秧田里插秧的母亲已是满头白发;田埂上,六岁的女儿正在放牛。女儿奈何不了牛,稚嫩的小脸不知何时被牛角触伤了,母亲用老家的土药方从墙缝里刮下一把“雨淋土”敷在女儿脸上。女儿一手捧着脸,一手牵着牛。牛总是去吃秧田里的秧苗,女儿拽不动,走一步喊一句“奶——”,只急得满脸通红。正因为这一幕情景刺痛了陈世法,才让他体会到家乡的分量。于是,他打定主意,要在家里守着亲人,把建设家乡当成了自己的余生追求。
(三)价值感(启发感、实用性)
一个好作品,不仅能给读者提供好故事,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正能量,传递真善美,蕴藏价值感,提供启发感。《时代答卷》这部作品中,一个个骨肉丰满的典型人物、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一起起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一组组幽默形象的方言俚语、一份份客观真实的数据资料,向读者传递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给读者的工作、生活带来启发。
这些信息,蕴藏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思路、领导艺术、沟通技巧、处世哲学,展示了农村基层的干群关系、人情世故、社会治理、智慧力量,特别是基层干部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注重情理法的融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更是读者不可多得的“葵花宝典”。
比如,白雀园镇因土地拆迁产生集体进京上访问题,代镇长陈新经过研究发现,矛盾集中点在沿河村,沿河村的矛盾集中点在郑家湾村民组,郑家湾的矛盾突破口在郑氏16户,16户的“根据地”在苏州。为彻底化解矛盾,陈新决定去苏州;为了确保一战成功,他经过调查,听说苏州有一个能和16户对话的“胡给力”;又经过搜索,在光山找到抚育“胡给力”长大的嫂子。在苏州,陈新以情感人、以理动人,与郑氏家族16户逐一谈判,最终成功达成土地征用协议。在郑家湾问题圆满解决后,沿河村曹畈村民组错误地认定政府私下给了郑家湾优厚条件,有13个村民通过进京上访向地方政府施压,企图得到更多好处,逐渐演变成恶意上访,社会影响极坏。对此,刘勇顶住压力,坚持依法打击非法诉求,用法律手段解决非法恶意缠访,全县为之震动。白雀园信访“大火”的成功扑灭,体现了县、镇政府情、理、法三管齐下,有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再比如,为打通“断头路”,需要拆掉来龙路10间门面房。当年在修路时,政府与村民组达成协议,用10间门面房抵消村民组部分征地补偿款。后来,政府卖了4间房出去,村民组只得到了6间房。房没了,款也没了,10间门面房就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临危受命的弦山街道宣传委员龙保军创造性地提出,虽然是6间房,由相关机构还是按10间房的总数进行市场评估,解决了赔偿总数问题;由于时间跨度太大,为解决分钱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问题,龙保军又以人为本,发明了“区间动态人口”概念,即按1995年到2014年这20年间村民组实际存在的人口进行分配,又解决了分钱难题;为合理分配青苗费,龙保军多次和村民协商,提出了分配方案。通过走村民自治程序,征得2/3以上村民同意,保证了方案的合法有效。就这样,龙保军用情、理、法这“三板斧”,成功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破解了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拆迁难题,打通了困扰光山县城20多年的来龙路。
从实用性看,《时代答卷》透露的大量信息,对于多个行业和群体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复制意义。对于宣传文化系统来说,从中可以看出如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传播效果;对于党政机关来说,可以了解社情、民情,掌握农村基层情况;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可以学到与群众打交道的技巧和化解矛盾的方法;对于扶贫干部来说,不仅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产生亲切感和共鸣感,而且能学到精准扶贫的经验和做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近距离观察农村、感受农村,全面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对于光山来说,对外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内激发了干部群众爱光山、加油干、奔小康的热情,从而得以更好地投入到建设光山的行列中;对于光山以外区域来说,可以深度认识光山,解剖“光山模式”,以一县之域管窥中国。
(四)独家性(揭秘性)
新闻媒体选题或信息的独家性,可以增加媒体的附加值和不可替代性。揭秘性则能利用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心,引起观众的追看与共鸣。
比如,中办扶贫为何定点光山扶贫?光山为何定点方洼村扶贫?这是很多人好奇的地方,也没有任何新闻媒体解释过原因。对此,《时代答卷》详细地披露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打破了他们的神秘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再比如,京九铁路光山火车站客运业务,为何在2005年2月突然关闭?2016年5月,为何又得以恢复?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交代;
还比如,2015年8月,中央信访联席办、国家信访局为何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光山?白雀园信访“大火”是如何扑灭的?这些都是公众关心的话题,《时代答卷》都进行了披露。
四、讲好故事需要好技巧
(一)贴近性(通俗性)
《时代答卷》的语言通俗易懂,很接地气。书中大量引用了当地的方言俚语、民间谚语、顺口溜、打油诗、古今诗歌、逸闻趣事,沾泥土、接地气、带露珠,既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主题,又不留痕迹地展示了当地的文化底蕴,还给读者增加了知识点,又带来轻松愉快的享受,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提到光山的地貌特色时,作者专门用一个段落来介绍光山的“畈洼冲寨、塝墩湾园”;在提到官渡河时,引用了元朝、明朝、清朝等4位诗人赞美该河的诗歌,给读者了解昔日官渡河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又与官渡河的蒙羞形成了强烈对比,还为治理官渡河埋下了伏笔;在提到东岳村几年前的人心涣散时,用村民的话来形容“支部解了体,党员顾自己。遇见困难不见人,征粮收款找上门”;“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服”;在提到方洼村时,贫困群众的小康梦是“从来不敢想小康,吃上馍馍都很香”;生活环境是“出门靠腿颠,收成要看天,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房前屋后是“蒿草起腰身,荆条高过人”;产业发展状况是“守着薄地过日子,抱着荒山要饭吃”;贫困群众心态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两委组织和干群关系是“干部平时不在村,村部院内草多深,大院成了放牛场,群众办事愁找人”“平时见面不搭理,办起事来不信任”;在提到刘勇背诵的两首歌歌词时,把《我爱你光山》和《共同奔小康》两首歌的歌词全文引用。在提到光山“现场充绒”的辉煌时,引用了打油诗:
一年一度秋风劲,充绒乡友又当行。
心灵手巧闯天下,质量上乘铸诚信。
人气高涨剪刀飞,生意火爆财源滚。
十万大军出光山,羽绒飞舞各显能。
为了创作需要,作者还进入“光山县脱贫攻坚微信工作群”,从群中引用了很多人的诗歌、文章、帖子,这些都为本书增光添彩不少。
(二)呼应性(闭合感)
《时代答卷》中,人物前后关系的勾连、结构首尾的呼应非常到位。前边出现的人物,前边交代的事情,在后边都能在适当的地方再次呼应,形成闭合感。比如,中办派驻光山扶贫工作组首任组长党孝民,本来早已完成任务返回单位,和光山没有直接的关联,在结尾提到光山评价指标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即将宣布退出贫困县时,通过他在“脱贫攻坚微信群”的发声,再次把他带出来。如此处理,既让党孝民这个人物前后呼应,形成闭环,又让读者感受到了党孝民的人情味,树立了他重情重义的形象。
(三)逻辑性(合理性)
《时代答卷》中,生活的逻辑和思想的逻辑,都体现得非常充分,也非常合理。无论是党孝民等扶贫干部下来以后的想法和做法,还是本地干部思想和行动的变化,还是贫困群众在扶贫前后的变化,都入情入理,让读者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体现了作者成熟的写作能力和练达的人情世故。
比如,县水利局长朱大松,之前干过两个乡镇的乡镇长、两个乡镇的党委书记,2005年调任水利局长,担任这一职务达十年之久,是信阳市10个县区中在位最长的水利局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在一线的长期奔波,他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不是赶上脱贫攻坚,按照县里现有的用人政策,1965年出生的他就该退居二线了。所以,在他担任水利局长后期,当县里很多领导和乡镇书记、镇长对他提出诸多需求时,他总是满口答应,行动却是迟缓,一如“万金油”“老滑头”。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局长,他在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害关系,腾挪闪移,平安着陆。所以,在接到中办扶贫干部党孝民安排解决村庄饮水工程任务时,他选择了推诿搪塞。这种心态,非常符合常理,也是人之常情。但当脱贫攻坚的战斗打响之后,他的斗志被再次唤醒,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战斗中,不仅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还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现了“官渡清波”。这种心路历程的变化,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同理心,不由自主地跟作者的思路同拍,产生共振。
(四)细节化
人物故事只有做到细节化,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作品更加生动。这一点,在《时代答卷》中屡见不鲜。
比如,县委办工作人员徐刚在参与起草代县长刘勇主导的“光山精神”时,因为疲劳过度突然中风倒地,幸亏被人发现及时送进中医院。次日,刘勇无意中得知消息,立即和县委书记一起赶到中医院看望。中医院院长得知书记县长双双要到医院看望病人,急忙让院办查询住进了什么大领导。院办从一楼查到三楼,也没查出哪个大领导在住院。直到刘勇走到徐刚病床前,很多人还不相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看望的居然是一个普通科员。时隔多年,徐刚说起这事仍然眼角潮湿:“我一个小科员……”这个细节让很多读者记忆犹新,感慨不已,县主要领导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关心群众的亲民形象呼之欲出。
再比如,县委县政府为了开通已经停运了的客运业务,经多方努力,武汉铁路局派出了调研小组。在调研小组通报调研结果的会上,县委书记刘勇看着坐在身边的武汉铁路局客运处副科长刘莉的调研报告,随手翻了一下。浏览前几页时,刘莉不动声色。再往后翻,刘莉一把按住报告,随手放在笔记本下压住了。刘勇说:“我虽然没看你的报告,我都已经知道你这个报告的结论是通过实地考察,暂不具备恢复客运条件,建议暂缓。对不对?”刘莉大惊,忙问其故。刘勇回答:“我翻你报告前几页的时候,你没反应。再往后翻,你用手按住了,说明你这个结论不想让我看到。”刘莉问为什么刘勇能猜到结果,他回答:“我干了12年组织工作、8年纪委工作,写材料出身,识人是强项。”这个细节非常传神,既刻画了刘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也体现了县里对开通客运的热切渴望和不懈努力。
报告文学《时代答卷》以新时代为时间背景,以大别山麓为地域背景,以刘勇和他的同事为人物主体,以脱贫攻坚为主线,选题精准,人物精确,元素精细,技巧精湛,向读者讲述了一部生动感人的光山故事,为我们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本。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