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罗 宣)今年以来,罗山县庙仙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借力县委、县政府产业扶持的“东风”,深入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通过党建推动、扶持拉动、示范带动的“三动融合”方式,发展壮大特色生态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不断筑强战斗堡垒,为活跃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该乡秉持“资源共享、产业互融、示范引领”的发展思路,探索建立“党支部+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有效挖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把稻虾综合种养、香菇生产作为培育龙头,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特色产业发展“搭桥铺路”。熊林村党支部依托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建成3000余亩的稻虾共作示范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场;9月22日在何家冲举行的河南省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信阳分会场上,“林稻静”虾稻香米被授予信阳市“知名农业品牌”称号,是品牌培优的典范;官庄生态农业示范园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打造2700余亩的生态农业和休闲娱乐的“田园综合体”,建成230亩的香菇种植园,实行菌棒繁育、香菇种植、加工一体化,产品实现“农超对接”,远销郑州、武汉等地。
大力扶持引导,增强发展能力。该乡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之中,积极鼓励引导能人党员、乡土人才发展生态农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予以大力扶持,在项目上给予重点倾斜,实行领导干部对点联系企业制度,当好“服务员”,帮助企业解决在创业发展中遇到各种难题。每年对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嘉奖,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激发群众发展生态农业的热情。同时,加大荒山、荒坡、荒滩的综合开发,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激励引导群众利用“三坡地”种植树木、花生、西瓜、板栗、红薯等。项寨村党支部引导回归人士在沙滩地建成500余亩的红薯种植示范区,栽种红薯、紫薯,加工成薯干、薯汁、薯糖、粉条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已建成沿竹竿河岸林木、花生、西瓜、油栗、红薯等5000余亩的“绿色长廊”,改变了沿河模样,优化了河岸生态。
发挥示范效应,拓展发展途径。该乡通过发掘资源、内引外联,采取主导、联合等方式,鼓励引导党员领办创办特色种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7个,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15个,带动全乡稻虾共作面积2.1万亩,培育千亩以上种养基地2个,发展香菇种植2000余亩,规模种植700余亩,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40余万元,让党建促发展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路子找准了,就要大胆去干,我们坚定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探索特色产业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相融合,持续加大对绿色生态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产业文化,发展农旅融合,以‘红色’引擎拉动‘绿色’经济,端牢‘生态饭碗’,让增绿增收实现‘双赢’。”该乡党委书记吴士军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