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赵崇德,是一位生长于商城,在商城参加革命,参加过长征,又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是家乡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为了挖掘信阳红色资源,弘扬大别山精神,去年10月,根据市县有关领导的思路,信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就拍摄电影《赵崇德》(暂名)开展了论证策划与招商工作。现结合项目的前期论证,就未来电影《赵崇德》(暂名)银幕形象的价值作以综合分析。
一、英雄的特质
英雄崇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形象。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任何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英雄人物。卡莱尔在《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书中认为英雄就是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物,英雄们的壮举影响并造就了世界的文明史。
在百年中国电影史上,英雄形象始终存在。如《赵一曼》中的赵一曼,《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等。
赵崇德率部夜袭阳明堡,炸毁日本侵略者飞机24架的故事,整个过程符合约瑟夫·坎贝尔“英雄之旅”的典型架构。任务完成,虽主人公牺牲,但他的牺牲为整个事件赋予了厚重与深沉的主题,主人公以年轻生命的终结,延伸了其巨大的精神回响。同时他的牺牲也因这一重大事件而永载史册,成为本质意义上的著名战斗英雄。可以说,赵崇德因抗击日寇侵略而牺牲,他不仅是战斗英雄,也是民族英雄,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英雄。然而,以往对这一英雄形象的打造缺乏力度。电影《夜袭》也只是突出了仅仅参与侦查的团长陈锡联,对具体执行这一任务的赵崇德等,未加具体呈现。而且由于其制作年代的局限,使该片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观影需求。
因此,用现代的理念,商业化运作模式,精心打造一部情感丰沛、画面冲击的英雄传记电影,激励后人不忘初心,是家乡人民与时代赋予的共同使命。
二、丰富的内涵
赵崇德是来自于红军队伍的一位八路军营职干部,虽然年仅27岁,但却是一个“老革命”了。其由一个贫困的农家放牛娃,幸逢“商城起义”,经历了从儿童团干部到红军战士、干部,参加了著名的“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两万五千里长征,最后改编为八路军。他短暂的一生,却经历了红四军、红四方面军所有重要战役和重大历程。他自己则由一个随机应变、曾带领儿童团员在白军的包围圈里成功突围的儿童团干部,到一位智勇双全的侦察兵,到带领一支善于夜战、近战的“以一胜百”的英雄营营长。可以说,赵崇德是鄂豫皖早期革命队伍中的一个全面而典型的集中代表。
三、大片的气质
以塑造英雄形象为核心的系列动作电影在中外电影史上成功的不在少数。这类系列片所创造出的银幕英雄往往大受欢迎、家喻户晓,而英雄形象所包含的文化与价值观也广泛地影响着大众。商业票房与文化传播上巨大的利益促使此类电影层出不穷。2014年,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英雄之旅题材影片《智取威虎山》,改编自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时隔几十年之后的银幕重新演绎,在电影视效、拍摄技术等制作工艺提升下,电影再次为受众讲述了那个熟悉的故事,作为侦查员的杨子荣,单枪匹马“深入敌军”内部的冒险旅程,不仅唤起老一辈的回忆,更调动了青年一代对红色经典电影的兴趣。
今年国庆黄金档上映的“大片”感十足的抗战电影《八佰》,截至目前票房已过30.9亿,成为全球票房冠军。而《赵崇德》(暂名)系八路军抗战题材,以其政治的优越性,历史事件的重大性,情节的紧张性,爆炸画面的冲击性,都远远高于前者。加上商业化运作,科技化制作,大片的风格。若无疫情或其他不可控意外风险影响,前景相当可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