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活专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秀园合作社:秀了乡村 富了农家


□本报记者 张 勇 文/图

金秋信阳,气候宜人。9月29日上午,记者在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晏庙村秀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晚熟的稻子一片金黄,稻粒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稻田附近,是一大片蔬菜,萝卜、黄心菜、芫荽、四季豆等水灵灵的,长势正旺。

“今年种植了生态水稻300余亩,已收割了近200亩,这剩余的是晚熟水稻,10月中旬就可以收割了。”合作社负责人梁克军对记者说。

1999年,22岁的梁克军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创业之路。他先是做餐饮管理,后来在郑州开了一家信阳菜馆,把家乡的生态食材推向郑州餐饮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为助力脱贫攻坚,带动贫困人员脱贫致富,梁克军回到家乡晏庙村,在乡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及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500亩,成立了浉河区秀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常规水稻、绿色蔬菜种植和健康餐饮,带动近20户贫困户。

“为发展生态循坏农业,让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我们在种植水稻和蔬菜过程中,坚持不用化肥、不施农药,让其自然生长,因此,用工量比较大。”梁克军说,“农忙时,需要70余人,平时田间管理也需10人左右,这些劳力都是附近的农村留守老人和贫困户,每人每天工资平均100元左右,一天一结算。”“自从成立了这个合作社,确实帮助了大批困难群众。像我们这偏远山区,也没啥资源,以往,农民全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现在,村民流转土地有收入,合作社里给分红,留守老人能长期在合作社里务工挣钱,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全村共有83户贫困户,目前,仅有3户没脱贫,这得益于合作社的无私奉献。”晏庙村负责人发自肺腑地说。

民意食为安,做餐饮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粮食原生态,蔬菜无公害,这是梁克军经营、做人的底线。目前,梁克军在信阳震雷山又开设了一家信阳菜馆,在助力我市餐饮业复工复产、带动创业就业的同时,为信阳养生菜推广提供更鲜香的食材,让更多的人记忆信阳味道。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