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淮滨:做强临港经济 打造开放高地


□本报记者 韩 浩 通讯员 符 浩

历史东流去,舟船出海行。淮滨,因水而名,依水而生,傍水而兴,“南通余杭,北达涿郡”。

这里,自古就是内河航运之要埠、舟车辐辏之宝地。从这里出发,货物东可到皖鲁,南可至江浙。依托港口和航运,实现通江达海,是淮滨人血液中最活跃的基因、心灵中最闪烁的梦想。

“龙”伏而“马”兴。2014年运营的饮马港,濒临淮河主航道,是整个淮河航运的起点,被誉为“千里长淮第一港”。2017年6月21日,2400吨优质淮滨特产弱筋小麦从饮马港装船出淮河、通长江、达东海。记者曾目睹这一盛况,对此仍记忆犹新。

淮滨梦,梦正甘。近年来,淮滨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研判区域周边经济发展形势,提出建设“滨淮福地 临港强县”的奋斗目标,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打造临港经济区,实现“港口-产业-城市”良性发展。

依托千里淮河第一港,该县超前谋划,先试先行,规划建设了106平方公里的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其中核心工程信阳淮滨港总占地1500亩,共设计20个千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达2080万吨,总投资1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呼之欲出,初步形成了“一港六区一廊道”战略格局,开启了临港强县新时代,打造了县域发展新引擎。

该县确立了“以港铸城、以港育产、以产兴城、产城平衡”的港产城融合联动发展思路,按照“二年建港口、三年试运营、五年成产业、十年立港城”的发展策略,立足位于“一带三核多节点”核心区域优势,以“公铁水空”四个通道入手,以“八大项目”为支撑,搭建淮滨立体物流的“四梁八柱”,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豫货出海集散地。

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加大国际航线开通力度,借船出海、走向世界,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该县与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加纳等5个国家进行对话交流,正打造直达非洲的贸易直通港、豫货出海的新通道,“北有郑州航空港,南有信阳淮滨港”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日趋突出,成为全市唯一荣获“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的县区。

未来,这里将成为河南省内河集件杂货、集装箱、散货泊位于一体的最大综合性单体港口。同时,信阳淮滨港码头配套工程(物流园区)正在进行地下管网施工、物流综合运营中心及物流仓库工程建设,同时启动口岸联检服务中心、海事救援中心、水上公安监控中心、后勤保障中心等项目推进工作。

作为河南出海“南大门”和通江达海“桥头堡”,淮滨是将中原经济区融入长江经济带、泛长三角地区的前沿阵地,将成为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重要基地。

正是淮河儿女心怀梦想,矢志不渝,滩涂地变成聚宝盆,小县城建起大港口,内陆沿边转为开放前沿,在对外开放的广阔舞台上,“淮滨声音”愈加响亮,“淮滨印记”更加清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