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仁山
2019年10月,河南籍作家梁庆才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时代答卷——来自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攻坚报告》(以下简称“《时代答卷》”)出版发行。作品见“人”见“事”,故事以小见大,以一县之域放眼整个时代,立意深刻,站位高远,文笔流畅,堪称一部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优秀作品。有媒体称为“一个真实温暖的中国故事”“一曲脱贫攻坚的时代壮歌”“一份三农工作的优秀答卷”“一张县域宣传的靓丽名片”。
《时代答卷》的传播效果,值得宣传文化系统关注,特别值得新闻记者认真研究。从传播学角度看,《时代答卷》刻画了一个个骨肉丰满的典型人物,讲述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再现了一起起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引用了一组组幽默形象的方言俚语,展示了一份份客观真实的数据资料,通过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光山县扶贫工作的生动实践,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伟大功绩,全方位展示了脱贫攻坚战中一个县域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壮丽画卷。
在阅读了全书、采访了作者之后,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时代答卷》的成功,归根到底是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全面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成果。在笔者看来,增强“四力”①②,也就是增强观察力、判断力、思考力、表达力。
一、要增强勤快的“脚力”
要想增强观察力,必须练就勤快的“脚力”。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才能体察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只有多走,多看,多问,多查,多知,多请教,多交流,多采访,多调查,多取证,多搜集资料,多掌握事实,多发现,多记录,才能有积累,有思考,才能对采访到的事实驾轻就熟,才能下笔有神。
作者为了创作这部作品,多次从北京往返家乡光山,前后采访了将近一年时间。为了增加对扶贫攻坚工作“点”的了解,他走遍了光山全县19个乡镇街道,走过全县360个村中的40多个,其中有的村去过多次,光中央办公厅(以下简称“中办”)扶贫工作组定点帮扶的方洼村就去过7次。他召开各种座谈会近百场,有时会后再到采访对象家里深度采访。为了增加对“面”的了解,他采访了县直20多个局委办。为了增加对全局的了解,从宏观的高度看待问题,他深入研究学习中央出台的关于扶贫攻坚的政策,搜集了海量的相关文件和文献资料,多次前往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收集了近年来县里出台的所有文件资料,包括政策、措施、部署、计划、规划,领导讲话,工作报告,工作总结,还收集了各级媒体关于光山的新闻报道,翻阅了光山县志和水库志等史志,获得第一手资料。据不完全统计,他采集到的素材有上千万字,录音素材近千小时。有了这些浩如烟海的素材资料,下笔时也就游刃有余了。
比如:在第廿四章“拥抱‘光山之光’”中,作者搜集的新闻报道就派上了大用场,“光山2018年十大喜事”“2019年新年献词”“光山脱贫攻坚奋进曲”等媒体报道的大量引用率,不仅客观展示了光山人的精神面貌,也让人读得荡气回肠,传播效果也大大增强。
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确保真实性,他采访人物近200人次。有时为了考证细节,他还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采访了很多退休干部和数十位进京出差办事的干部群众。采访中,采访对象的反应也是五花八门,联系采访很不容易。有人敏感不想说,有人低调不愿说,有人清高不屑说,有人忙碌没空说。于是,梁庆才想尽了千方百计,最终都成功动员了采访对象配合采访。
让作者印象深刻的是,因为光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特别低调不愿意多说,加上本身工作特别忙,很难有相对集中的采访时间。特别是县委书记,作为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的指挥者,在这场战役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疑是这部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无论如何也得采访到位。在多次采访未遂的情况下,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得知光山县委书记刘勇要到北京出差,就专门跟着刘勇一起坐高铁,实现了全程“陪聊”。刘勇在北京办完事后,还要去天津办事,他又跟着刘勇去天津,往返路上继续“闲聊”。作者深有感触地说,“聊天”是采访的至高境界,前提是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功课做得越深,对采访对象了解越多,采访时双方进入情况越快,采访效果就越好。特别是对于作品中的重要角色,要提前在其外围通过其他人采访到基本事实、公开事件后,才能采访重要角色,通过其佐证一些细节,求证一些事实,挖掘他的内心世界,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提升效果。
再比如:书中第十二章“‘卡莫西多’的扶贫日志”打动了很多读者,大家深为殷棚乡土楼村第一书记梁鹏历经磨难而又矢志不渝的特殊经历而落泪。梁鹏因为从小做过多次手术,长了一张完全变形的脸,所以一路走来没少受打击。但他内心强大,勤奋工作,自强不息,成绩斐然。特别是在他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担任土楼村第一书记,为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相貌原因,梁鹏很少对外吐露心迹,更不愿意接受任何采访。作者在了解到梁鹏担任第一书记的经历后,觉得他的故事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就决意要把他作为重要采访对象。作者利用和梁鹏同姓的便利,多次找他“聊天”,终于打动他配合采访。更难得的是,梁鹏经常用手机书写日志和打油诗,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在一个心意彷徨的雨夜,忧闷的他删去了绝大部分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储存在一部已经丢弃的旧手机里。这些日志,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呈现,也是一个第一书记的真实写照。作者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些内容导出来,使其重见天日。正是这些日志,真实、客观地向读者展示了梁鹏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深切感受了扶贫攻坚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重要性。
为采访中办驻光山首任扶贫工作组组长党孝民,作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过很多次。之前,作者先通过外围了解他的事迹,做到了心中有数。党孝民有空时,两人约了一家茶馆,边喝边聊,一口气聊了5个多小时。后来,两人又微信、电话很多次,核实具体细节。党孝民的出现,不仅向读者揭开了中办选择方洼村定点扶贫的谜底,而且展示了中办干部平易近人的形象和真抓实干的作风,让读者近距离感受到党中央扶贫攻坚的决心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了独立思考,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减少外界干扰,梁庆才向同学借了一部车独自驾驶,完成了长达数月的深度采访和调研。为了深入采访,他经常起早贪黑,有一次因为天黑,加之乡间小路路况不好,他把车开下了田坎里,不得不找人求援才摆脱尴尬。
二、要增强敏锐的“眼力”
要想增强判断力,必须练就敏锐的“眼力”,才能察百态、辨是非、分真假、断美丑;才能站位高、视野宽,视角新,眼光特;才能由小见大,见微知著;选题才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作品才能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作者说,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无意中看到一个叫张笑恒的光山老乡描写了老家的一首打油诗,不禁让他心痛:
田荒走野兔,不见种田人。青壮搓麻将,翁妪带幼孙。儿童留守多,未见爹娘亲。偶见两书生,疯狂游戏沉。蓝天依旧在,碧水无处寻。乡音虽未改,面容已陌生。土砖青瓦没,沿途路扬尘。父母今犹在,病痛缠枯身。杀鸡温酒忙,待我如上宾。偷拭双流泪,强忍哽咽声。辞别送村口,嘱托一声声。尾箱已塞满,全是故乡情。回首尽忧郁,故土难留人。
光山的情况,实际上是当时全国贫困县现状的缩影。几乎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
作为从光山走出的作家,梁庆才一直关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更关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以及背后的原因。他惊喜地发现,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号角越吹越嘹亮,光山的变化也日新月异,天翻地覆。
80多万人口的光山,有将近8万贫困人口,无论是相对数字还是绝对数字,都在全国贫困县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办定点扶贫光山,扶贫攻坚任务如此艰巨,脱贫速度如此迅速,脱贫质量如此之高,光山扶贫攻坚的经验和模式自然令世人瞩目。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高度评价说:“光山县这几年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脱贫思想和党中央脱贫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也是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
脱贫攻坚,历史性课题;光山脱贫,典型性答卷。时代是出卷人,光山干部是答卷人,光山群众是阅卷人。于是,作者就有了为群众立命、为英雄群体立传、为时代画像的想法,创作一部以光山窥全国、从中央看地方,以扶贫攻坚为主题的报告文学的念头就呼之欲出了。
三、要增强善思的“脑力”
如果说眼力是外在表现,那么脑力就是内在源泉。一部优秀的作品,必须兼备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作者必须要深思熟虑,才能心中有人民、胸中有大局,讲政治,讲方向,讲究时度效。《时代答卷》作者在增强思考力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
一部主旋律的作品总会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第一章“浮光蒙尘”里,作者开篇讲“都说,2012年是进入新时代的拐点;”“也有人说,2012年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元年”,用很短的篇幅交代了作品即将展现的时代背景,将读者带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去透视时下的中国,为作品中人物的后续表现埋下了伏笔,让人不知不觉跟随着作者的思路置身于作品所要展现的宏大场景之中,是作者胸中有大局的“脑力”体现。
作品中描写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具体的事件,都体现了作者对要表达的主题所充满的思辨色彩。比如,面对光山凸显出来的诸多矛盾,通过县委书记刘勇叩问大别山:“多年以来,光山人想甩掉贫困帽子的同时,又不得不精心呵护‘国家级贫困县’这顶帽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全国大部分“国家级贫困县”的窘态和现状。为改变这种现状,开始主政这方土地的刘勇在进行深入实地调研后陷入沉思: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当下的光山总体是比以前富裕些了,可农村为什么会如此萧条,县域经济为什么还是这么脆弱?都进入新的时代了,可光山下一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经济怎么发展,乡村怎么振兴,农民如何富裕,社会怎么发展,队伍怎么建设?都说国家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矛盾叠加,问题交织。时下的光山何尝不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光山,除了把矛盾和问题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动力,把化解矛盾当成推动改革发展的机遇,难道还有什么别的锦囊妙计吗?
作品中还说:走遍光山,尽管刘勇现在所看到的这些矛盾,都是光山发展中的矛盾,但他却没有办法回避这些发展中的矛盾。他明白,要化解眼前的这些现实矛盾、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就得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树立起正视矛盾的勇气、直面矛盾的态度和化解矛盾的自觉,否则他就不可能完成市委、市政府派他来主政光山的使命。
这样的思辨色彩在作品中顺手拈来,随处可见。比如,在“寻找光山之‘光’”一章中,作者通过“徐刚们”讨论发声:这么多年,光山何以蒙尘,仅仅是因为光山贫困吗?如果是,光山历史上都没富过,地主都吃野菜,但光山依然养活过共产党那么多的队伍!仅仅是因为光山人爱告状、爱上访吗?如果是1959年那一年,光山大面积饥荒都惊动了中央,有谁听说过光山有一个人上访、有一个人抢粮吗?“穷死不上访、饿死不抢粮”的信条,在很长时期,不仅是挂在光山人的嘴上,更是体现在了光山人的行动中,刻进了光山人的骨子里!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时光山人相信共产党,掉脑袋、饿死都会跟着共产党。改革开放这些年,老百姓的日子确实比以前好过了,但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离群众的确太远了。群众上访也好,干部干事创业环境也好,有时并不是全然都是因为贫穷……
还比如:围绕官渡河生态治理,在“认识官渡河、规划官渡河、建设官渡河”的过程中,县委书记刘勇和设计师张莉之间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办扶贫干部党孝民关于91.2%富裕人口与8.8%贫困人口的精准分析,中办扶贫干部与光山本土干部一系列思想交锋的认知,县委书记刘勇、县长王建平由此感悟:在光山,贫困不可怕,怕的就是思想贫困;群众的思想贫困也不可怕,怕的是干部思想贫困!精准扶贫,紧要之处是发动群众,但更要紧的是发动干部;脱贫攻坚,重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同时也迫切需要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如果说县委、县政府是光山脱贫攻坚的指挥部,那么各局委和乡镇干部就是乡村脱贫攻坚的主体或主力。主力没激活,这仗怎么打?
还比如:在产业扶贫上,作者并不是简单地陈述故事,而是在一路探寻“淮南茶”为何能“光州上”。油茶作为“聪明的物种”,本来生长在长江以南,为何能成为光山的“智慧产业”,并使光山成为中国油茶种植最强北缘县,这中间均贯穿着对奋斗精神的探寻和思辨。正如作者在作品中借专家、学者之口所说:光山实践表明,新时代如何奋斗是个哲学的命题,也是个观念的命题,同时也是个担当的命题,作风的命题。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换句话说,在一个落后的贫困县,如果不能在思想观念上努力争得恩格斯所言的“第一提琴”,“奋斗”的“第一道程序”就打不开。纵观光山脱贫攻坚工作,无论是党委政府还是人民群众抑或是社会各界,无不是思想上“破”、行动上“立”,以逐步树立起的新时代意识和“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击破扶贫面临的点多、面广、程度深等现实问题,才能在后发赶超中奋力跑出了速度和质量,才在决战脱贫攻坚中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试想,如果作者不在“脑力”上下足功夫,或者是作者不“善思”,这种“思辨”的力量和魅力就不可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作品的各个环节,这也正是这部作品显得厚重的关键所在。
四、要增强独特的“笔力”
脚力、眼力、脑力,是作者修炼的内功;而这三力,最终要体现在笔力里,呈现在读者面前。要把脚力所到之处、眼力发现之美、脑力思考之深诉诸笔端、镜头、话筒,做到快、实、新、活,让读者觉得好看、耐看,内心产生共振共鸣,继而引导自身行动。表达力增强了,《时代答卷》自然就能受到各界欢迎,就能广泛传播。
一是叙述故事化。全书以故事为载体,吸引读者一个接一个读下去,悬念不断,不忍罢手。这些故事,都充满了现场感,或悬念不断,或矛盾横生,或惊心动魄,或生动有趣,或温馨感人,或发人深思,或揪心不已,或泪流满面,或激动万分。
比如:刘勇刚到光山上任时,上百名群众经常堵住县委、县政府大门,有时甚至冲破安全门穿过大院广场,县委、县政府被迫转移到数公里外的行政会议中心办公。县委、县政府不能在县政府正常办公,不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光山信访形势的严峻,也直观展示了光山存在的重重矛盾,同时也感受了刘勇面临的巨大压力。
再比如:在讲到中央信访联席办、国家信访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光山时,白雀园镇党委书记陈新通宵熬夜写了25页的汇报材料。汇报会上,汇报了自2014年8月2日自己到白雀园镇工作以来,亲自参与和见证各级党委、政府所做的工作,举例列举每一件事、每一个数字及矛盾化解的每一项进展和效果。特别是一年来县、镇两级赴京接访的每一次历程,也讲到了女儿晕倒、母亲病重、自己患病,讲到县、镇很多干部干部大事当前,一年多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置身群众工作第一线,忍辱负责,无怨无悔。讲到自己火线就任,别人认为他提拔,但这个职位对他丝毫没有诱惑力。如果他不是共产党员,他早就找各种理由撂挑子走人了。他为的是什么?为的自己是一名党员,为的是自己的党性,为的是组织的信任,为的是白雀园的老百姓。情到深入,陈新仰天长叹,热泪盈眶。在场的36人,从联合调查组成员到会议记录员,无不为之动容,眼眶发红。这个故事让读者也深受感动,止不住热泪涔涔。
再比如:一个暴风雪的晚上,河南省派驻村干部贾巍、信阳市派驻村干部胡超和东岳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家等4人顶风冒雪给困难群众向玉琼送床,不到两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正准备在地上凑合一夜的老两口见干部们满身雪花抬床进来,话都说不出来,不住地流泪。这个故事,一方面让读者感受到光山扶贫压力之大,另一方面也感受到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滚烫的为民情怀。当事人贾巍说,这样的情景他很多年都没见过了。而在东岳,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这样简单的两句话,升华了东岳村和谐亲密的干群关系。
还比如:风雨之夜,横大路村第一书记周阳担心单身在家的残疾老人余家园家的土坯屋出现危险,顶风冒雨从县城驱车1个多小时赶到余家。土坯屋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屋里一团漆黑,多处漏雨,惊恐的老人只能用脸盆向屋外排水。当看到周阳时,老人颤抖着把周阳搂在胸前久久不肯松开。风雨中,又一束亮光赶到。周阳转身,诧异地看到“小支书”张成全和“大支书”正以同样的眼光看着他。这幅风雨图,简直就是基层干群之间鱼水关系的真实写照啊!
二是人物选取都极具典型性、代表性。书中人物覆盖了县级干部、局委办干部、乡镇干部、村委干部、普通群众;下派干部中,有中办派驻,有省直单位派驻,有市直单位派驻,有县直单位派驻;科级干部中,有原本等待平安退休、一心只当太平官的水利局局长朱大松,有豪情满怀、意气风发的交通局局长敖日明,有驻足观望、顾虑重重的“官指办”主任李一鸣,有心灰意冷、临危受命的弦山街道宣传委员龙保军,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紫水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冰……这些形象丰满、各具特点的典型人物,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扶贫干部和一线干部群众之间的双向教育和感动,光山县委、县政府作为“一线指挥部”在化解各种矛盾时的奋进和担当,一线扶贫干部在新时代迸发出的无限动力,普通群众的心路历程和蕴藏的无穷智慧,一代代大别山人在与贫困作战中的前仆后继……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和牵动人心的故事,从基层一线干部的迷茫求索,到他们与群众面对面的情感碰撞,再到群众觉醒后的聚力突破,展现了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波澜壮阔的扶贫场景,为中国扶贫留下了一部鲜活的党员干部创业史、人民群众奋斗史和中国社会变迁史,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对全国减贫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四力”中,脚力是根基,眼力是前提,脑力是核心,笔力是关键,它们是一个既环环相扣的链条、又相互融合的整体,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升华的动态过程。报告文学《时代答卷》创作的成功告诉我们,宣传文化系统只要增强“四力”,以脚力深入基层、以眼力观察社会、以脑力深度思考、以笔力呈现精彩,提高专业素养,增强专业本领,培养优良作风,就能创作出有政治高度、有思想深度、有历史厚度、有人文温度的优秀作品,就能更好地肩负起宣传文化工作的职责使命。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
(①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②2019年1月16日,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工作者发出倡议,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