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浩
春节前后,大疫来袭。
这场“战役”烙印了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王亚玲职业生涯中无数刻骨铭心的时刻和场景。
其中,有无数次奔波于医院与家庭之间的胆战心惊,有发烫的手机里每天百余个工作电话,有行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足迹,还有感染人数清零的欣喜,更有那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奖章和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
“这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并作为信阳的代表之一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我很荣幸、很激动、很骄傲,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9月8日,王亚玲迎来参加工作以来的高光时刻,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接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表彰,聆听总书记的讲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指导下,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尽了应尽的责任,感谢组织上给予的肯定。”
回首前尘,方知眼前的表彰分量有多重。
8个月之前,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里,空旷又安静。然而,市卫健委里的工作繁忙又琐碎。
去年年底,武汉暴发了不明原因肺炎,信阳毗邻武汉,人员来往频繁,出于职业的敏感性,王亚玲在武汉不明原因肺炎信息发布之初,就组织专家对武汉疫情形势进行研判,1月8日提请市委、市政府做好应急准备、警示传播风险。
“警报”拉得早,信阳的很多防控应对都走在全省的前列——最早进行物资筹备的城市之一、最早升级应急状态的城市之一、最早封城的城市之一……
防控应对走在前,疫情扩散的风险自然就小很多。而这背后则是一次次通宵的紧急会议,一遍遍不断研判的疫情走势,一项项字斟句酌的防控措施和卫健委系统“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
回首疫情期间的工作,王亚玲说,那是一种繁琐但又丝毫不敢懈怠的高度紧绷感。
从通宵传达部署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会议精神,到无数次去市五院了解确诊患者救治情况。“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王亚玲说,“我们承担着全市的疫情研判、防控部署、防疫知识宣传、疫情发布、医疗救治、物资储备、督导检查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每一项工作都事关全市人民的健康安全。”
由此,卫健系统把丝毫不敢懈怠做到了极致——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必须做到各项防控传达不过夜、部署不过夜、执行不过夜。
因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亚玲说:“这个荣誉是授予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所有卫生健康工作者的。面对严重的疫情,全市卫健系统广大医护工作者、疾控人员、卫生监督员和党员干部,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逆行出征,日夜奋战、无私奉献,以仁心仁术为武器,在病魔与人民之间,撑起了希望的防疫墙。”
诚然,在紧张的战疫时间里,每一位奋战在“看不见的战线”上的卫健人,为了尽快地控制住疫情蔓延的势头,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从筑起各层级防护网,检测排查、不留死角,到加强对疫情的研判,找问题、对症下药,用精准管控让防控措施见实效,一系列的硬核措施铸就了抗疫的最强盾牌。
“一场抗疫之战,不仅考验了我们的能力,更检验了我们的干部。”王亚玲说,疫情防控期间,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最让她觉得骄傲的是卫健委的这一支不计付出、能打胜仗的队伍。
“除夕前,我们开了一次动员会,我对大家说,散会后,给家人打个电话,今年的年要和同事一起过了,请家人理解。”王亚玲说,“虽说是大家一起过年,而且这个除夕夜,没有好饭菜,只有泡面,很多同事觉得别有意义。”
问及下一步的打算,王亚玲说:“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随着国庆、中秋小长假的到来,人员流动性和疫情传播风险都会大大增强,对于疫情防控,仍然要严防反弹,要按照秋冬季就诊高峰期诊疗量做好发热门诊诊室、留观病房和防护、消毒等用品准备,确保满足临床需求。”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