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测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技师吕惠荣

□本报记者 李 凯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测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技师吕惠荣参加表彰大会,并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谈到这次的表彰会和亲身参与的抗疫经历,她感慨良多。

胸佩红花、手捧证书,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她向记者叙述起当天领奖的感受。

近日,记者来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吕惠荣依旧心潮澎湃:“心情很激动,我一直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都是身为疾控人应该做的分内之事。现在,国家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实在是受之有愧,但也这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学习更多技术,成为一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医学战士。”

在接受采访时,吕惠荣说,党中央对医护人员和疾控工作者的高度肯定,让她久久不能平静。

回忆起抗疫阻击战,吕惠荣仍历历在目。

“严峻的防控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精心做好每一份标本检测工作。”谈起抗击疫情工作,吕惠荣直言,既觉得使命光荣,更深感责任重大。

相对于在一线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医护人员来说,疾控人员在大家面前略显低调。其实,每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确诊,都离不开疾控人员的参与。

同样是距离病毒最近的“战士”,与“病毒”交锋,吕惠荣不放过一个细节,不漏掉一个疑问,认认真真查实任何一个密切接触者……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他们被称为“离病毒最近的人”,检测着每一份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阳性还是阴性,确诊还是治愈。

吕惠荣告诉记者,检验人员每天都要面对从各县(区)疾控部门和医院送来的疑似病例标本,对它们进行检测。在检测中,他们时刻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但他们日夜奋战,用最快的速度、最科学的手段确诊病例,为尽快控制传染源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工作很重要,但生物安全管理更重要。在检测间隙,要对采样、运输、接样、检测、保存等各个方面进行管理,严格要求,杜绝出现生物安全隐患。”吕惠荣对记者说。

1月21日下午,吕惠荣带领团队检测出我市首例阳性样本。当时判定结果时心里压力很大,因为一旦出现错误,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我们连夜将样本送至省疾控中心进行复核,复核结果一致。这说明我们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能力是过硬的。此次结果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了精准依据,提示我市已出现首发病例,从而打响了疫情防控的第一枪。”吕惠荣说,为提高检测及时率,所有样本均做到应检尽检,样本数清零,检测结果均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为我市疫情研判、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两套防护服、面屏、护目镜、N95口罩、胶靴……全副武装后,吕惠荣要穿过4道门,才能进入实验室。进入这里后,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厕所,等换班出来脱下防护服,她的衣服都湿透了。就这样,吕惠荣每天工作长达18个小时。

作为卫生检测检验科主任,吕惠荣早已身经百战。经历2003年的SARS、2007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08年的手足口病流行、2009年HIN1甲流,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每一次,吕惠荣都坚定地站在“疫”线最前方。看着她疲惫而瘦削的身影,整个中心检验室的同事像吃了颗“定心丸”。

实验室新冠检验组的检验结果,对疫情的研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的科学数据。任何一场战役,“车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和病毒的无硝烟之战,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新冠试剂盒的供给、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吕惠荣的心。

如果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那对于吕惠荣来说,每一次面对疫情,她都坚守一线,像家长一样,带领中心检验室全体人员,擎专业之明灯,引战“疫”之方向;执担当之精神,负重前行,保百姓安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