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文化篇 老区涌动“红色潮”


本报记者 马迎春

9月的革命老区信阳,红色涌动,绿色生辉。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首站就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不仅给这片红色热土带来了更多的人气,更给老区发展带来了强劲的东风和澎湃动力。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一年来,信阳儿女牢记使命,发扬红色传统,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2019年,信阳红色旅游景点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在河南红色旅游景点线上关注度排名中,许世友将军故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金刚台旅游区红军洞群国家地质公园、何家冲红色旅游自然风景区、王大湾会议旧址位于全省前5名,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邓颖超祖居位于第9名和第10名。

今年6月5日,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在新县召开,会上支持把大别山革命老区打造成“四区一屏障一枢纽”……这对880多万老区人民来说是巨大的鼓舞,信阳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信阳“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的行动目标。这为革命老区人民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保护利用相结合 建好“红色基因库”

9月7日,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游人如织,讲解员戴璐璐忙得不亦乐乎。“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给这里增添了太多人气,我每天都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来的情景讲述好几遍,深感使命光荣。”戴璐璐笑着说。

馆长杨裕盛说,目前,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完成。陈布展大纲经多次修改完善,正提请湖北、安徽两省和国家知名的党史专家进行优化提升。新县县委、县政府已征集革命文物700多件(套),库存革命文物3000多件(套)。

一年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游客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追寻总书记的足迹,接受红色教育。2019年,烈士陵园游客接待量58万人次,同比增长45%。

该烈士陵园负责人魏娟告诉记者:“为更好地发挥烈士陵园褒扬烈士、教育后人的作用,我们不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讲解员业务能力。通过临展、巡展、红色教育党课等方式,送展进基层、进学校、进社区,广泛宣传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说,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

为建好“红色基因库”,我市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全力抓好修缮、保护博物馆、纪念馆等地,留住“红色记忆”。

据悉,目前,全市709处革命遗址中,有重要历史时间和重要机构(遗)址、人物活动纪念地448个,革命领导人旧居166处,著名烈士墓地(园)73个,革命纪念馆6个,其他遗址16处。

如何保护利用好革命遗址遗迹,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市县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摸清红色资源底数的基础上,争取专项资金,加强对这些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打造一批特色博物馆、纪念馆。

“我市还将抓住国家建设长征文化公园的机遇,力争将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文物片区纳入国家重点片区,以红二十五军长征花山寨决策地、何家冲出发地、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诞生地、商城和新县战斗地为主线,建立点、线、面贯通的红二十五军长征主题文化公园,构建全方位的红色文化展示体系。”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方忠贵如是说。

宣传教育相结合 传承好红色基因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会见了当地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候。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信阳迅速掀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的热潮。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中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开讲。

新县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刘小妹参加了众多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她说:“2019年9月16日,我有幸作为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中的一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现场聆听总书记的嘱托。我一定会一如既往地按照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大别山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大别山精神已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血脉之中、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宣讲传播固然重要,而对大别山精神的深入挖掘、研究,也是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工作之一。《三年行动方案》指出,要进一步挖掘大别山精神的价值内涵,构建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体系。

多年来,我市加强对红色经典文化的研究挖掘,宣传弘扬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全市上下成立了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依托的大别山精神研究院,以大别山干部学院为龙头组建了17家红色培训机构,编辑出版《红色之旅——信阳》《大别山革命简史》等一批红色故事书籍,《送郎当红军》《上将许世友》等一批影视文化作品深受老百姓喜爱。

“我们将进一步拓展革命史料征集工作,加强革命文物、文献史料研究,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提升工作,推动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转化利用,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祝辉告诉记者。

文化旅游相融合 助力高质量发展

“这几天带孩子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从新县来到光山县,不仅领略了美景,同时也让爱国主义、革命主义教育在年幼的孩子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9月6日,带着家人从武汉自驾来信阳旅游的张立斌感慨道。

像张立斌这样专程来信阳旅游的外地人有很多。他们认为,旅游不仅是游山玩水,更是一种文化教育和熏陶。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田铺大塆考察调研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2019年,田铺大塆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100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习近平总书记离开田铺大塆后,全乡干部群众铆足了劲儿,围绕‘全景田铺’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展乡村旅游景区范围。”田铺乡党委书记邵燕说。

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信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信阳是全国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是全国十二大红色旅游区之一,现有全国红色经典景区8处,红色旅游A级景区9家,其中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6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红色旅游科科长祁凤英告诉记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红促绿,红绿辉映”的旅游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编制了《信阳大别山红色旅游专项规划》,确定“苏区首府,将军故乡”的发展定位和“一轴三带四路八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实施一批精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

“我市还通过‘红色旅游+’的模式,深化业态融合,与农业观光、传统村落、干部培训和学生研学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将军故乡’‘红色长征’‘江淮抗战’‘千里跃进’四条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发展持续升温。”方忠贵告诉记者。

今年召开的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指出,要做优做强旅游业,坚持“红绿”两篇文章联起来做,打造核心景区和精品旅游路线,打造大别山核心旅游品牌,为老区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乡村旅游等同步规划、同步开发、同步推介,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大别山精神是老区振兴发展的最强动力,红色文化资源是信阳最宝贵的财富,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信阳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